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通过技术创新与数据整合,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近期,新密市智慧城市电梯物联网项目顺利完成备案,并正式公布中标方案,标志着该市在智慧社区和公共安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目由新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大数据管理局等多部门共同推进,旨在构建覆盖全市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及公共场所的电梯物联网监测体系。根据国家发改委备案文件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计划分两期实施,首期覆盖主城区80%以上的在用电梯,预计接入设备超过6000台,二期将实现全域电梯的全面联网监控。
此次中标单位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凭借其在电梯安全监测、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和平台集成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公开招标中脱颖而出。中标方案以“安全、智能、高效、可扩展”为核心理念,提出构建“一平台、三终端、N应用场景”的整体架构。
所谓“一平台”,即新密市电梯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将依托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全市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采集、异常预警、故障诊断和应急调度。平台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支持每秒上万条数据的接入与分析,并可通过API接口与市级智慧城市大脑、应急管理平台、市场监管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形成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三终端”则包括电梯端感知设备、监管端管理终端和公众服务终端。其中,电梯端部署高精度传感器、AI摄像头和4G/5G通信模块,可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速度、门区状态、振动频率、温度变化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是否存在困人、电动车入梯、超载等安全隐患。监管端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可视化大屏、移动执法APP和数据分析报表,助力精准监管与决策支持。公众服务终端则通过微信小程序、社区公告屏等形式,向居民推送电梯健康报告、维保提醒和应急通知,提升公众参与感和安全感。
在应用场景方面,方案设计了包括“困人自动报警与联动救援”、“维保过程数字化监管”、“电梯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电动车禁入智能识别”、“能耗监测与绿色运维”等十余项功能。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电梯事故频发的问题,系统将建立“红黄蓝”三级风险预警机制,对使用年限长、故障率高的电梯进行重点监控,并自动生成维修或更新建议,辅助政府制定财政补贴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所有采集数据均经过脱敏处理,存储于本地政务云平台,严格遵循《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同时,系统采用国密算法加密传输,确保信息不被篡改或泄露。
从社会效益来看,该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新密市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据测算,系统上线后,电梯故障响应时间可缩短至30分钟以内,困人事件救援效率提升60%以上,年均电梯事故发生率有望下降40%。此外,通过数字化维保记录和远程诊断,还可减少30%以上的现场巡检工作量,降低维保成本,推动电梯后市场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国家发改委在备案批复中指出,新密市电梯物联网项目是落实“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工程”的具体实践,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河南省智慧城市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年度绩效评估,并适时向全省其他县市复制推广。
目前,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首批设备将于三个月内完成安装调试,管理平台预计在六个月内上线运行。新密市政府表示,将以此次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拓展物联网技术在供水、供电、消防、停车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全域感知、智能联动”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可以预见,随着电梯物联网系统的全面落地,新密市不仅将在城市安全治理方面树立新标杆,也将为全国中小城市推进智慧化转型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新密样板”。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