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住宅在新密市的数量逐年增加,电梯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备受关注。为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透明度和规范化使用,郑州市房管局近期对新密市多个小区的住宅电梯维修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相关明细。此举不仅增强了业主对维修资金使用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也标志着郑州市在物业管理信息公开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此次公示内容涵盖新密市辖区内23个住宅小区自2021年至2023年期间涉及电梯维修、更新及改造的专项资金使用记录。每一笔支出均列明项目名称、实施时间、施工单位、费用明细及审批流程,确保数据真实、过程可溯。例如,某小区于2022年8月因电梯控制系统老化引发多次停运,经业主委员会申请并报备街道办审核后,动用维修基金共计7.8万元用于更换控制主板及传感器设备,相关票据与验收报告均在公示平台同步公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示特别强调“阳光操作”原则。所有资金使用均严格遵循《河南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双三分之二”业主同意机制——即专有部分面积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且人数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的业主参与表决,并获得过半数支持方可启动维修程序。同时,维修方案须经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杜绝“小病大修”“虚报费用”等乱象。郑州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公开倒逼管理规范,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从整体数据来看,近三年来新密市共审批电梯类维修基金项目47项,累计使用资金约560万元,平均单个项目支出约12万元。其中,故障频率较高的老旧电梯集中分布在建成超过10年的小区,主要问题包括曳引机异响、门系统失灵、限速器失效等。针对此类情况,房管部门已建立“重点监控名单”,对使用年限超15年的电梯实行年度强制检测,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区申请“以旧换新”补贴。
此外,为提升公众参与度,郑州市房管局同步开通了线上查询通道和投诉建议窗口。市民可通过登录“郑州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信息网”,输入小区名称或项目编号即可查看详细支出清单。对于存在异议的资金使用行为,业主可在公示期内提交书面材料,由属地住建部门组织复核。截至目前,已有3起群众反映的问题进入调查程序,初步核实发现1起存在施工合同未备案的情况,相关部门已责令整改并暂停后续拨款。
不少业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对维修基金的使用一直感到“雾里看花”,不知道钱怎么花、花到哪里去了。“现在打开网页就能看到自家电梯换了什么零件、花了多少钱,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居住在新密市东区某小区的居民如是说。与此同时,部分物业公司也反馈,信息公开反而减轻了他们的沟通压力,“以前总被质疑乱花钱,现在流程摆在那儿,大家都能理解。”
当然,在推进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个别老旧小区业委会缺失,导致申请流程滞后;还有少数单位在资料归档时不够细致,影响公示进度。对此,郑州市房管局正联合街道、社区开展专项培训,指导基层单位完善台账管理,并推动建立“维修资金使用信用评价体系”,将施工单位履约情况纳入诚信档案。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手段的持续升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将更加透明高效。而此次对新密市电梯维修基金的集中公示,不仅是政府回应民生关切的具体体现,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未来,郑州市还将扩大公示范围,逐步覆盖外墙保温、消防设施、地下管网等其他公共部位维修项目,真正实现“百姓的钱,百姓看得见、管得住”。
住宅安全无小事,电梯虽小,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唯有在阳光下运行的资金,才能赢得群众长久的信任。郑州市房管局的这一举措,无疑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写下了一个温暖而坚实的注脚。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