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郑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厂房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厂房的配套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效率与安全生产水平。其中,电梯作为高层工业厂房中人员与货物运输的关键设施,其采购质量与供应商服务能力备受关注。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和使用效益,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工信局”)于近期对新密市多个工业厂房项目中的电梯采购供应商开展了专项评估工作,并发布通报,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此次评估工作主要围绕新密市2022年至2023年期间实施的12个重点工业厂房建设项目展开,涉及电梯采购总量达86台,涵盖货梯、客货两用梯及高速载重电梯等多种类型。评估对象为参与投标并中标的主要电梯供应商,共计9家企业。评估内容包括企业资质、产品技术性能、安装调试能力、售后服务体系、过往履约记录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等多个维度,旨在全面掌握供应商在实际项目中的综合表现。
评估结果显示,多数供应商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梯设备,并在安装过程中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其中,A公司、B公司和C公司因产品质量稳定、响应速度快、售后服务完善,获得评估组高度评价。这三家企业不仅具备国家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且在近三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或客户投诉记录。特别是在新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某智能制造厂房项目中,A公司提供的大吨位货梯在高频率作业环境下运行平稳,故障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得到使用单位的一致认可。
然而,评估也发现部分供应商存在明显短板。个别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存在虚报业绩、夸大技术参数等问题;有的虽中标但实际供货型号与样品不符,存在“以次充好”现象;还有企业在安装完成后未能及时完成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影响项目整体验收进度。此外,D公司在多个项目中被反映售后服务响应迟缓,平均维修等待时间超过48小时,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针对此类问题,市工信局已在通报中予以点名批评,并建议相关采购单位在后续招标中审慎考虑其参与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评估还特别强调了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趋势下的电梯选型导向。市工信局指出,现代工业厂房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能耗控制和远程监控功能提出更高要求。评估中发现,仅有不到四成的采购项目明确提出了智能调度系统、能耗监测模块等附加功能需求,反映出部分建设单位在设备选型上仍停留在基础功能层面,缺乏前瞻性规划。对此,市工信局建议,在今后的工业项目审批和资金支持中,应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纳入评审指标,鼓励采用具备物联网接入能力和节能认证的产品。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市工信局在通报中提出三项改进措施:一是建立“郑州市工业项目电梯供应商信用档案”,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服务质量进行动态记录,并向社会公开;二是推动制定《郑州市工业厂房电梯配置技术导则》,明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厂房的电梯配置标准和技术要求;三是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联合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确保电梯从采购、安装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合规可控。
此次通报不仅是对新密市工业厂房电梯采购情况的一次系统梳理,也为全市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估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优质资源向优秀企业集中,同时倒逼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于广大工业企业而言,选择可靠的电梯供应商,不仅能降低后期运维成本,更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保障生产连续性。
下一步,郑州市工信局表示将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设备采购的规范化管理,计划将评估范围逐步扩展至空调系统、消防设施、供配电设备等其他关键配套领域,形成覆盖全面、标准统一的工业基础设施评估体系。此举有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郑州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