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及基础设施建设对电梯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为规范电梯采购行为,提升招标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平性,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于近期发布了《新密市电梯招标文件范本应用报告》。该报告系统总结了在新密市试点应用电梯招标文件标准化范本的实践经验,标志着我国在政府采购和工程设备招投标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次发布的应用报告基于2022年至2023年期间在河南省新密市开展的多轮电梯设备公开招标实践。项目涵盖政府保障性住房、医院、学校及市政办公楼等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累计涉及电梯采购数量超过300台。中国招标投标协会联合地方住建部门、市场监管机构以及多家专业咨询单位,共同设计并推广使用统一的《电梯招标文件范本》,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跟踪评估,最终形成这份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应用成果。
报告指出,传统电梯招标文件普遍存在条款不统一、技术参数模糊、评标标准主观性强等问题,容易引发争议,甚至导致后期履约纠纷。例如,在以往的招标过程中,部分文件对电梯载重、速度、控制系统品牌等关键指标描述不清,或允许过多“可选配置”,使得投标单位报价差异大,难以横向比较。此外,售后服务、安装周期、验收标准等非价格因素也常被弱化,影响整体采购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新密市电梯招标文件范本》在结构上进行了系统优化。文件分为八个核心章节:总则、项目概况、技术要求、商务条款、投标文件格式、评标办法、合同草案及附件。其中,技术要求章节尤为突出,明确列出了电梯类型(如乘客电梯、医用电梯、无障碍电梯)、额定载重(建议800kg–1600kg)、运行速度(1.0m/s–2.5m/s)、开门方式、控制系统品牌范围(限定国内外一线品牌)、节能等级(需符合国家二级以上能效标准)等硬性指标,并鼓励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如远程监控、故障预警等功能。
在评标方法方面,范本引入了“综合评分法”的优化模型,将价格分值占比控制在40%以内,技术方案占35%,售后服务与企业履约能力各占15%和10%。这一权重设置有效避免了“唯低价中标”带来的质量隐患。同时,评标细则中细化了每一项打分标准,例如技术方案是否包含详细的安装组织设计、是否有本地化维保团队、过往三年内同类项目业绩数量等,均作为量化评分依据,提升了评审过程的客观性和可追溯性。
从实施效果来看,新密市在应用该范本后,招标周期平均缩短约18%,流标率下降至5%以下,投标人质疑投诉数量同比下降67%。更重要的是,中标企业的整体资质水平明显提升,多家国内知名电梯制造商积极参与竞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一位参与项目的业主代表表示:“以前最怕签完合同才发现电梯配置缩水,现在所有参数都写得清清楚楚,连维保响应时间都精确到小时,心里踏实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范本还特别强调绿色采购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文件明确提出优先采购具备节能环保认证的产品,鼓励使用永磁同步主机、能量回馈装置等低碳技术,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报告,推动政府采购向高质量、低能耗方向转型。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密市的试点经验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标准化设备招标文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下一步,协会将在总结本报告的基础上,联合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推动制定《公共设备类招标文件通用编制指南》,并将电梯范本扩展至空调、消防、智能化系统等其他常见工程设备领域。
此外,协会还将依托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标准招标文件数据库”,实现范本在线查询、下载与智能生成,助力各地招标代理机构和采购单位提升工作效率与合规水平。
总体而言,《新密市电梯招标文件范本应用报告》不仅是一份区域性实践总结,更是我国招投标制度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里程碑。通过统一标准、细化规则、强化监管,真正实现了“阳光交易”与“优质优价”的有机统一。未来,随着更多行业范本的出台和数字化平台的完善,我国政府采购体系将更加高效、透明、公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