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了新密市在电梯参数标准化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标志着新密市在推动电梯行业规范化、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电梯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密样板”。
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与城市发展区域,新密市近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随着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关键设施,其运行安全、维护效率和管理规范性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在此背景下,新密市联合河南省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依托本地电梯制造企业、检验机构和技术专家资源,启动了电梯参数标准化专项工作。
此次公布的标准化成果,涵盖了电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及检验等多个环节的核心参数体系。具体包括:统一电梯额定载重、额定速度、井道尺寸、开门方式、控制信号接口等关键技术参数;制定适用于住宅、商业、医院、学校等不同场景的电梯配置标准;建立电梯生命周期数据采集与共享机制,为后续智能化运维提供基础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体系充分结合了新密市的实际需求与地理特点。例如,在老旧社区改造项目中,针对空间受限的楼宇,提出了“紧凑型电梯”参数推荐方案;在高层住宅密集区,则强化了电梯群控系统响应时间、满载率预警机制等性能指标要求。这些因地制宜的技术规范,不仅提升了电梯系统的适配性和安全性,也显著提高了居民的乘梯体验。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新密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专家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本地电梯生产企业如河南迅达、新密通力等开展技术攻关,并邀请郑州大学、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的专家学者组成技术评审组,对各项参数进行多轮论证与验证。同时,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吸纳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和维保单位的意见建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河南省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密市的试点成果填补了县级行政区域在电梯参数系统化标准化方面的空白,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目前,该标准体系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并被纳入《河南省电梯安全技术规范》修订参考内容,未来有望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这一标准化成果为电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依托统一的数据接口和参数标准,新密市正加快推进“智慧电梯”平台建设,实现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维保记录电子化等功能。市民可通过手机扫码了解电梯基本信息、检验有效期及最近一次维保情况,真正实现“透明乘梯、安心出行”。
此外,标准化还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本地电梯零部件供应商根据新标准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了配件通用性与互换性;维保企业借助标准化作业流程,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出错率;监管部门则利用标准化数据实现了精准执法与风险预警,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
业内专家指出,电梯虽小,却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全福祉。新密市通过参数标准化这一“小切口”,撬动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变革”。这种以标准引领安全、以创新提升服务的发展思路,值得更多城市借鉴。
下一步,新密市将继续深化与河南省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合作,围绕电梯节能降耗、无障碍通行、应急救援联动等新课题开展研究,进一步拓展标准覆盖范围。同时,计划将电梯参数标准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绿色建筑评价等政策有机衔接,推动形成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电梯管理体系。
可以预见,随着电梯参数标准化成果的落地实施,新密市的城市运行将更加安全高效,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将得到切实提升。而这一探索实践,也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彰显出基层治理创新的强大生命力。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