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电力公司正式通报了新密市电梯充电桩配套项目的中标情况,标志着该市在推进城市绿色出行、完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此次项目作为河南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与低碳城市建设协同发展。
根据通报内容,新密市电梯充电桩配套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新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500个,覆盖城区主要住宅小区、商业中心、政务办公区及部分乡镇重点区域。项目将采用“统建统管、智能运营”的模式,由中标单位负责建设、运维及用户服务,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项目预计分三期实施,首期工程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500个充电桩的建设并投入运营,后续两期将在2025年和2026年陆续推进,力争实现“十分钟充电圈”在城区的全面覆盖。
此次招标工作由河南省电力公司牵头组织,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律法规执行,吸引了包括国家电网旗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国内知名充电桩运营商以及本地能源企业在内的十余家单位参与竞标。经过专家评审、技术答辩和综合评分,最终由河南能投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成为该项目的总承包单位。该公司具备丰富的充电网络建设经验,已在省内多个地市承建类似项目,其提出的“光储充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解决方案获得评审组高度认可。
据河南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中标的方案充分考虑了新密市的城市特点和居民用电需求。项目将优先在老旧小区加装智能有序充电桩,结合配电台区负荷监测系统,避免因集中充电导致电网过载。同时,新建充电桩将全部接入省级充电服务平台,支持APP扫码充电、远程监控、费用结算等功能,并实现与“豫电管家”系统的数据互通,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特别注重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所有充电桩均采用国标认证设备,具备过压、过流、漏电、高温自动断电等多重保护机制。在选址过程中,严格避开电梯井道、消防通道等敏感区域,确保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和应急疏散。此外,部分站点将试点建设光伏车棚和储能系统,探索“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清洁能源应用模式,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新密市政府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住建、城管、街道办等多个部门配合施工进场、管线铺设和物业沟通等工作。目前,首批50个示范站点的选址已完成现场勘察,涉及新华路街道、青屏街街道、矿区街道等多个居民密集区域。相关部门表示,将通过社区公告、业主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确保建设过程公开透明、便民利民。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滞后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新密市此次通过政府引导、电网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充电桩建设,不仅有助于缓解“充电焦虑”,也为全省县域充电网络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随着更多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的加入,河南省有望形成城乡协同、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电服务体系。
下一步,河南省电力公司将联合中标单位加快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双达标。同时,将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对项目建设、运营维护、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僵尸桩”“故障桩”等问题,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保障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市民切身利益。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新密市电梯充电桩配套项目的落地实施,将有效提升城市能源服务水平,助力绿色交通转型,为构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注入新动能。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转变——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方便用”迈向“智慧用”,真正让新能源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