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推进,矿山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保障矿区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的重要设备,电梯在矿区的应用愈发广泛。然而,在实际采购与使用过程中,部分供应商为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甚至存在以次充好、虚报参数、拖延交付等严重失信行为,给矿区安全生产埋下巨大隐患。为此,郑州市矿产资源局于近日正式公示了“矿区电梯采购项目供应商黑名单”,旨在强化行业监管,规范采购秩序,推动形成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
此次公布的黑名单共涉及12家供应商,涵盖电梯制造、安装及维保等多个环节。这些企业因在过往参与郑州市多个矿区电梯采购项目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而被依法列入黑名单。具体问题包括:提供虚假资质材料、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中标后无故延迟交货、安装质量不达标、售后服务响应不及时,以及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重大安全隐患却未及时整改等。其中,个别企业甚至被查实在电梯关键部件上使用劣质钢材,严重违反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直接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郑州市矿产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黑名单的公布是落实《河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和《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信用监管”机制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落地的具体体现。所有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将在三年内禁止参与郑州市辖区内任何与矿产资源相关的政府采购项目,同时相关信息将同步推送至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联合惩戒。此外,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供应商,还将依法移交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黑名单制度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建立了动态管理与修复机制。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禁期届满后,可向主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第三方检测证明及信用承诺书,经审核通过后方可恢复参与资格。这一设计既体现了惩戒的严肃性,也给予了企业纠错改过的机会,有助于促进行业整体诚信水平的提升。
在政策执行层面,郑州市矿产资源局还同步推出了多项配套措施。一是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库,对所有参与矿区设备采购的企业实行全生命周期信用管理;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电梯产品的技术性能、安全指标及售后服务能力进行独立评审;三是推行“阳光采购”机制,要求所有采购项目必须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招标,全过程留痕、可追溯;四是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供应商失信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此次黑名单的发布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多数正规企业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某知名电梯制造商区域负责人指出:“过去一些小作坊靠低价中标,但产品和服务根本跟不上,不仅影响项目进度,还可能酿成安全事故。现在有了黑名单制度,真正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提醒,黑名单制度只是监管手段之一,要从根本上保障矿区电梯安全,还需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到维保的全链条加强管理。建议进一步完善矿山特种设备强制检验制度,推动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应用,实现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预警。同时,应加强对矿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和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郑州市矿区设备采购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化、透明化和专业化。此次黑名单的公布,不仅是对失信企业的有力震慑,更是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引导。未来,郑州市矿产资源局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黑名单名录,并探索将其扩展至其他关键设备采购领域,如通风系统、排水设备、运输车辆等,全面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安全生产无小事,设备质量关乎生命。唯有构建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筑牢矿山安全防线,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