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猛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智能与高效运行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电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于近期正式公布了“电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标评估结果”,标志着河南省在推动电梯产业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此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牵头组织,旨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及科研机构协同参与的方式,加速先进电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项目重点支持包括智能控制系统、节能驱动技术、远程监控平台、故障预警系统以及新材料应用等方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经过严格的申报、初审、专家评审及现场考察等程序,最终确定了12家单位获得立项支持,涵盖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
在本次评估过程中,评审专家组依据技术创新性、成果转化可行性、市场前景、团队实力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其中,郑州大学联合河南迅达电梯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梯群控优化系统”项目凭借其在算法创新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突出表现,获得最高评分。该项目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楼宇人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动态调整电梯调度策略,预计可使高峰时段候梯时间缩短30%以上,显著提升运行效率与用户体验。
此外,洛阳特种设备研究院主导的“电梯关键部件疲劳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也备受瞩目。该系统通过在电梯核心部件加装高精度传感器,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全生命周期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趋势,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并提供维护建议,极大降低了突发故障风险,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该项目已在郑州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标单位中不乏中小型科技型企业,体现了河南省在扶持科技创新主体多元化方面的政策成效。例如,新乡市智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节能曳引机技术成功入围。该技术相较传统异步电机可节电超过40%,且体积更小、噪音更低,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为确保项目成果真正落地见效,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建立了全过程管理机制。所有中标项目均需签订任务书,明确阶段性目标、资金使用计划及成果转化路径,并接受定期绩效评估。同时,科技厅还将联合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促进新技术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此次电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有助于提升河南省电梯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为全国电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据初步测算,项目全部实施后,预计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产值增长超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上千个,并减少碳排放数万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展望未来,河南省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电梯技术品牌。同时,依托中原科技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载体,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与优质资源集聚,助力河南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加速转型。
可以预见,在政策持续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推动下,电梯科技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而此次公布的中标评估结果,正是河南在这一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一次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体制机制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互促进的生动实践。随着各项技术逐步投入应用,人民群众的出行将更加安全、便捷、智能,城市运行的“垂直动脉”也将因此变得更加高效畅通。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