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公示新密市文化电梯设计中标案例
2025-10-3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空间的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方向。近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正式公示了“新密市文化电梯设计项目”的中标案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项目不仅体现了地方志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实践,也标志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正逐步向智能化、场景化、生活化转型。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黄帝故里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密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然而,如何让这些沉睡于方志典籍中的文化元素“活起来”,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一直是地方政府和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此次文化电梯设计项目的实施,正是对这一课题的一次积极探索。

据悉,该项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统筹指导,新密市人民政府联合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共同发起,旨在通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载体,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市民日常出行场景。项目覆盖新密市多个社区、政务中心及公共文化场馆的电梯空间,通过对电梯轿厢内外部进行主题化设计,打造“移动的文化展厅”。

在本次招标过程中,共有来自全国十余家文化创意设计机构参与竞标。最终,由郑州某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提交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该方案以“行走的方志·新密记忆”为主题,围绕“山川形胜”“名人轶事”“非遗传承”“城市发展”四大板块展开内容策划,采用图文结合、二维码互动、AR增强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的有机统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设计方案充分挖掘了《新密市志》《密县志》等地方志书中的珍贵史料,并结合考古发现、民间传说与口述历史,构建起一条清晰的城市文脉线索。例如,在“名人轶事”板块中,通过艺术插画再现了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治政的故事;在“非遗传承”部分,则重点展示了当地特有的超化吹歌、密玉雕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附有扫码即可观看的短视频介绍。

此外,设计团队还特别注重空间美学与实用功能的平衡。电梯内部采用环保材料与柔和灯光营造出温馨的文化氛围,避免视觉疲劳;外部则通过浮雕、镂空金属板等工艺,将新密代表性建筑轮廓如古城墙、打虎亭汉墓等元素融入装饰结构,使整部电梯本身成为一件公共艺术品。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公示文件中指出,该项目是“地方志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方志“藏之名山、束之高阁”的静态传播模式,更通过高频使用的公共空间,实现了文化信息的精准触达。据统计,一部日均使用量超过500人次的电梯,一年可产生近20万人次的文化接触机会,其传播效率远超一般展览或宣传册。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文化电梯作为一种新型城市文化载体,具备低成本、广覆盖、易更新的优势。尤其在基层社区推广中,能够有效弥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未来,若能在更多城市复制推广此类模式,或将形成一张遍布全国的“微文化网络”,让地方志真正走入百姓生活。

目前,新密市首批10台文化电梯已完成安装调试,预计将于本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后续还将建立定期内容轮换机制,结合节庆、纪念日等时间节点更新主题,保持公众的新鲜感与参与度。同时,项目组计划开发配套小程序,用户可通过扫描电梯内的二维码进入“数字方志馆”,查阅更多延伸资料,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此次中标案例的成功,不仅是设计创意的胜利,更是地方志工作理念转型升级的缩影。它表明,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并非只能停留在纸面或博物馆中,而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融入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正如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所言:“当人们在等电梯的三十秒里,读懂了一段家乡的历史,文化的种子就已经悄然播下。”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地方志将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记录,而将成为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感的城市记忆符号。新密的探索,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它已经为全国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新范式。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