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口岸办公室正式通报了全省口岸电梯项目中标企业的检疫防护方案实施情况。此次通报旨在进一步加强口岸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管理,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出入境人员在使用电梯等密闭空间时的健康与安全。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河南口岸人流密集、物流频繁,电梯作为连接各功能区域的重要载体,其卫生防疫与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备受关注。
根据通报内容,本次中标的电梯项目涵盖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郑州国际陆港、新郑国际机场以及部分沿边陆路口岸等多个重点区域,涉及乘客电梯、货梯及自动扶梯共计320余台。中标企业包括国内知名电梯制造与维保单位,在投标阶段即提交了详尽的检疫防护专项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和技术验证。河南省口岸办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及海关技术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对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多轮评估。
方案的核心内容聚焦于“预防为主、科技赋能、快速响应”三大原则。首先,在日常防控方面,中标企业承诺建立常态化清洁消毒制度,所有电梯轿厢、按钮面板、扶手带等高频接触部位每日至少进行三次全面消杀,使用经国家认证的高效低毒消毒剂,并建立完整的消杀台账,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同时,每台电梯均配备智能感应式免接触按键装置或语音控制系统,减少人员直接触碰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其次,在技术防控层面,多家中标企业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与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部分高端电梯加装空气质量传感器,可自动检测PM2.5、二氧化碳浓度及病原微生物气溶胶含量,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自动启动新风换气与紫外线循环杀菌程序。此外,电梯轿厢内还配备了AI行为识别摄像头,用于监测乘梯人数是否超载、是否有发热旅客滞留等情况,并与口岸体温筛查系统联动,实现异常信息即时预警。
在应急处置机制方面,方案明确要求设立“检疫响应专班”,由企业派驻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值守,确保一旦发生疑似疫情传播事件,能够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配合疾控部门完成电梯封闭、样本采集、终末消毒及设备排查等工作。同时,所有维保人员须定期接受防疫知识培训和实操演练,持证上岗,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规范操作、高效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方案特别强调绿色可持续理念。在消毒方式上,鼓励采用光催化氧化、纳米银涂层等环保型抗菌材料,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在能源管理方面,推广使用节能变频系统与太阳能辅助供电装置,降低碳排放。部分试点电梯已实现“零人工干预”智能运维,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故障风险,提前安排检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作业。
河南省口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电梯虽小,却是口岸防疫链条中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公众对公共空间卫生安全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基础设施的智慧化与健康化升级。此次中标企业的检疫防护方案不仅体现了企业在技术和服务上的创新能力,也为全国口岸特种设备管理提供了“河南样板”。
下一步,河南省口岸办将持续加强对中标企业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暗访评估,并通过“红黑榜”制度向社会公开结果,接受公众监督。对于执行不力、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将依法依规取消服务资格,并纳入信用惩戒名单。同时,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全省所有一类口岸电梯的智能化改造和防疫功能升级,构建起覆盖全场景、贯穿全流程的立体化口岸公共卫生防护网络。
此次通报不仅是对中标企业的一次全面考核,更是推动河南口岸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RCEP协定全面实施,河南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地位日益凸显。高标准建设安全、智能、绿色的口岸基础设施,将为跨境贸易便利化、人员往来畅通化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打造更具韧性与温度的国际门户枢纽。未来,河南省将继续探索“科技+防疫+服务”融合新模式,让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人文关怀与治理精度,真正实现“小空间大安全,微设施强保障”的目标。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