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密市人民法院正式对外公布了“法院电梯无障碍改造项目”的中标方案,标志着该院在推进司法服务便民化、提升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此次改造项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切实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诉讼权利和出行便利,进一步提升法院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文关怀。
根据官方发布的中标公告,该项目由河南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中标金额为人民币138.6万元,工期预计为90个日历天。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对法院主楼内现有三部垂直电梯进行无障碍升级改造,加装无障碍呼叫按钮、语音播报系统、盲文按键、低位操作面板,并对电梯门宽、轿厢尺寸进行优化调整,确保轮椅可顺利进出。同时,项目还将同步完善电梯周边通道的无障碍引导标识、地面防滑处理以及紧急求助装置的布设,形成完整的无障碍通行体系。
新密市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公众对司法服务便捷性需求的不断提升,法院原有的基础设施已难以完全满足多元群体的实际需要。特别是部分老年当事人或残障人士在参与诉讼过程中,常因电梯不便而面临上下楼困难,影响了其正常行使诉讼权利。为此,法院将电梯无障碍改造列为2024年度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经过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公开招标等程序,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此次中标单位具备丰富的公共建筑改造经验,曾参与多个政府机关、医院及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其提交的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法院实际使用场景,在确保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基础上,注重细节设计的人性化。例如,电梯内部将采用高对比度色彩设计,方便视力障碍者识别;呼叫按钮配备声光提示功能,便于听觉或视觉受限人群使用;同时,电梯控制系统将接入法院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提升运维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改造工程还将遵循绿色建筑理念,选用节能型电梯驱动系统和环保材料,降低运行能耗与碳排放。施工期间,法院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采取有效降噪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办公秩序和群众办事的影响。项目竣工后,将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验收评估,并组织残联、老龄委等相关单位开展体验测试,确保各项功能符合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
新密市法院院长表示,司法为民不仅体现在审判质量和效率上,更应贯穿于每一个服务细节之中。电梯虽小,却是连接群众与司法公正的重要纽带。通过此次无障碍改造,法院希望传递出尊重每一位当事人、关爱每一个群体的司法温度。未来,法院还将持续推进立案大厅无障碍窗口、庭审辅助设备、电子诉讼平台适老化改造等工作,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无障碍司法服务体系。
近年来,全国多地法院陆续启动类似改造项目,反映出人民法院在新时代背景下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积极作为。新密市法院此次电梯改造项目的实施,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司法理念的深化。它体现了法院从“以案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彰显了法治文明的进步。
目前,项目已进入合同签订与前期准备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新密市法院将成为区域内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示范单位之一,为其他司法机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社会各界对此项举措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推动司法公平可感可及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包容的重要实践。
可以预见,随着无障碍设施的不断完善,更多行动不便的群众将能够更加便捷地走进法院、参与诉讼、维护权益。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是一次制度温度的传递。新密市法院将以此次电梯改造为契机,持续优化诉讼服务环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环节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