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省科协”)就备受关注的“青少年科技电梯项目”中标企业教育资质问题发布正式通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该项目旨在通过在中小学校园内安装集科学知识普及、互动体验与安全教育于一体的“科技电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是河南省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随着中标结果公布,部分公众对中标企业的教育背景与专业资质提出质疑,省科协随即展开调查并作出回应。
通报指出,“青少年科技电梯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原则,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项目评审专家组由来自教育、科技、工程及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多位专家组成,综合评估了投标企业的技术方案、实施能力、过往业绩以及教育服务经验等多个维度。经核查,最终中标的三家企业均具备合法注册资质,且在科技教育产品开发、校园科普设施建设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中,A公司作为主要中标单位,曾参与多个省级青少年科学体验馆建设项目,其研发的互动式教学设备已在全国十余个地市中小学投入使用,用户反馈良好。B公司专注于STEM教育产品研发,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C公司则以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见长,近年来承接了多项教育信息化工程。省科协强调,上述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未发现伪造或夸大教育资质的行为。
针对社会关切的企业是否具备“教育资质”这一核心问题,省科协在通报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所谓“教育资质”,并非仅指办学许可证或教师资格认证,而是更广泛地涵盖企业在教育内容设计、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目前国家尚未设立统一的“科技教育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制度,因此评审重点在于企业实际服务能力而非形式上的牌照。中标企业在方案中展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设计、配套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后期运维支持机制,充分体现了其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的专业性。
此外,省科协表示,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一方面,联合省教育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与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成效进行独立评价,并向社会公开报告。同时,鼓励学校师生及家长积极参与监督,设立专门热线和网络平台接收意见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报还特别提到,部分网络传言称“中标企业无任何教育背景”“仅为普通电梯制造商”等说法与事实不符。经查,所有中标企业均非传统电梯生产企业,其提供的“科技电梯”本质上是以垂直交通空间为载体的沉浸式科普展陈系统,内部集成多媒体屏幕、传感器、交互装置等高科技模块,内容涵盖物理原理、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多个主题,兼具安全性与趣味性。
省科协负责人表示,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既要有学校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此次项目正是探索“政企校协同育人”新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未来将继续坚持高标准遴选合作单位,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刀刃上。
此次通报不仅澄清了公众疑虑,也为类似科教项目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参考。业内专家建议,应加快建立健全科技教育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明确准入门槛和服务规范,进一步提升项目透明度与公信力。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具备实力的企业投身青少年科普事业,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总体来看,“青少年科技电梯项目”作为一项融合技术创新与教育改革的前沿实践,其意义远超单一基础设施建设。它代表着教育场景的拓展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也考验着政府部门在项目规划、企业筛选与社会沟通方面的综合治理能力。河南省科协此次及时回应关切,展现了开放透明的态度,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期待该项目在严格监管下顺利推进,真正成为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的“上升通道”。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