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新密市作为河南省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致力于提升高校办学环境与师生生活质量。近日,新密市高校工委正式公布了2024年度高校电梯更新项目的中标结果,并重点强调了中标方案在技术先进性方面的突出表现,标志着该市高校后勤智能化、安全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此次电梯更新项目覆盖全市12所高等院校,涉及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及图书馆等共计86栋建筑,计划更换或升级老旧电梯237部。项目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国内多家知名电梯制造企业参与竞标。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技术评审、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估,最终由“中联智能电梯有限公司”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智梯3.0”系统成功中标。
据新密市高校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评选不仅关注企业的资质与报价,更将技术先进性作为核心评价指标。中联公司的中标方案之所以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其在智能化控制、节能环保、安全防护和远程运维四大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
首先,在智能化控制方面,“智梯3.0”系统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客流预测模型。系统能够根据各高校不同时段的人流分布规律(如上下课高峰、考试周、节假日等),自动优化电梯调度策略,减少等待时间,提升运行效率。测试数据显示,在高峰时段,平均候梯时间较传统电梯缩短35%以上,极大缓解了教学区域的拥堵问题。
其次,项目高度重视节能环保性能。中联公司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和能量回馈装置,使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可将制动产生的电能反向输送至电网,节能率高达40%。此外,所有电梯均配备LED智能照明与感应式启停系统,进一步降低待机能耗。这一系列绿色技术的应用,完全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也为高校打造低碳校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安全防护层面,中标方案引入了多重安全保障机制。电梯搭载了毫米波雷达人体检测系统,可精准识别轿厢内是否有人,避免误关门造成夹伤;同时配备AI视频监控与行为识别功能,一旦发现异常行为(如跳跃、打闹、长时间滞留等),系统将自动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电梯均通过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A级安全认证,并具备地震自动归零、火灾紧急迫降、断电自动平层等应急响应能力,全面保障师生乘梯安全。
此外,远程运维与数字化管理也是本次技术方案的一大亮点。中联公司为每部电梯配置了独立的物联网终端,实现全天候数据采集与云端分析。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可通过统一平台实时监控电梯运行状态、故障预警、维保记录等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系统还支持移动端报修、语音提示、无障碍呼叫等功能,极大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与用户体验。
新密市高校工委书记李明远在发布会上表示:“高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更是师生生活的重要空间。电梯虽小,却关系到每一位师生的日常出行安全与便利。我们选择技术最先进的解决方案,正是为了打造更加智慧、安全、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据悉,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新学期开始前完成首批50部电梯的安装调试,预计2025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施工期间,各高校将设立专项协调小组,确保工程进度与教学秩序互不干扰。同时,新密市高校工委还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对电梯运行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估,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此次电梯更新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硬件升级,更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实践。它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对高校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在民用领域不断突破的技术实力。
未来,新密市高校工委将继续以师生需求为导向,推动更多智慧化、绿色化项目落地实施,努力构建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校园生态体系。而此次电梯更新项目的技术成果,也有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后勤改造的示范样板,为教育基础设施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密经验”。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