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密市医疗保障局正式对外公布,经过公开招标与严格评审,新密市医院电梯医保结算功能项目已顺利完成系统中标工作。此次中标的信息化系统将全面接入全市主要公立医院的电梯运行管理平台,实现患者在乘坐医院垂直交通设备时通过医保卡自动完成费用结算,标志着新密市智慧医疗建设迈入全新阶段。
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并推动医保支付方式向智能化、便捷化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大型综合医院因就诊人数众多,常常出现候诊时间长、缴费排队繁琐等问题,尤其在高峰期,电梯使用频率极高,患者往返于不同楼层之间频繁,传统的人工或自助结算方式难以满足高效流转的需求。为此,新密市医保局联合市卫健委、大数据管理局共同推进“智慧医梯”项目,探索将医保结算功能嵌入电梯控制系统,实现“无感支付”。
据悉,本次中标的系统由国内领先的医疗信息化企业承建,采用基于物联网(IoT)和人脸识别+医保卡双认证技术的智能终端设备,部署于各试点医院的主要电梯轿厢内及候梯厅。当患者持医保卡或通过医保电子凭证刷脸进入电梯时,系统将自动识别其身份信息,并根据所选楼层对应科室的诊疗性质判断是否产生医保结算需求。例如,若患者前往放射科进行CT检查,在进入检查所在楼层电梯时,系统可自动预扣相关检查项目的医保统筹部分费用,实现“乘梯即结算”的新型服务模式。
该系统的落地不仅提升了结算效率,更有效减少了人工窗口压力。据初步测算,试点医院在启用该系统后,门诊患者的平均等候时间预计缩短15%以上,医保结算环节的人力成本降低约30%。同时,系统具备完整的审计追踪功能,所有交易记录实时上传至市级医保数据中心,确保资金流、信息流全程可查可控,杜绝盗刷、误刷等风险。
新密市医保局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我市首次将医保结算场景延伸至非传统医疗操作空间——电梯。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打破服务边界,让医保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实际需求。”他强调,该项目并非简单地把支付终端搬到电梯里,而是构建了一个集身份核验、费用预估、医保报销、异常预警于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目前,首批试点单位包括新密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三家三级医疗机构,共覆盖68部电梯。接下来三个月内,系统将完成安装调试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届时,患者可通过手机端“河南医保”小程序查看自己的电梯结算明细,如有异议可在线申诉,医保部门将在48小时内完成核查反馈。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老年群体和特殊人群的使用权益,新系统特别保留了传统按键操作模式,并设置语音提示与人工服务通道。对于未绑定电子医保凭证或不愿使用刷脸功能的患者,仍可正常乘坐电梯,不影响基本通行功能。此外,系统仅对涉及收费项目的跨楼层移动进行结算触发,如患者前往取药窗口、卫生间或休息区等非诊疗区域,则不会产生任何费用扣除。
业内专家指出,新密市此次创新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随着5G、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未来此类“场景化医保”应用有望拓展至停车场、自助挂号机、智能导诊机器人等多个维度,形成全方位的智慧就医生态链。也有建议提出,应尽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与隐私保护规范,防止数据滥用,确保公众信任。
可以预见,随着该项目的深入推进,新密市将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持续领跑郑州都市圈。下一步,当地还将探索将商业保险、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功能整合进同一平台,进一步释放医保数字化红利。这场始于一部电梯的技术变革,正悄然重塑着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认知与期待。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