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医疗保障局正式通报了“医保服务电梯项目”中标企业的数据安全审查结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项目作为河南省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自启动以来便备受瞩目。此次通报不仅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更凸显出政府在公共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领域的高度重视。
“医保服务电梯项目”旨在通过部署智能化终端设备,将医保查询、缴费、报销、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服务下沉至社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项目覆盖全省18个地市,计划安装超过5万台智能终端设备,预计惠及近亿参保群众。由于涉及大量个人健康信息、医保账户数据和身份认证信息,数据安全成为项目推进中的核心议题。
据河南省医保局通报,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技术评估和现场答辩,最终确定由三家具备国家级信息安全资质的企业联合中标。这三家企业分别为中原数科有限公司、豫安信通科技集团以及华卫智联技术有限公司。中标企业均通过了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并在医疗健康数据管理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通报指出,为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控,河南省医保局联合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等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对中标企业的技术架构、数据存储、传输加密、访问控制及应急响应机制进行了多轮审查。审查结果显示,所有中标企业均采用“本地化存储+云端备份”的混合架构,敏感数据严格限定在省级医保专网内流转,杜绝外泄风险。同时,系统全面启用国密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关键操作实行双因子身份认证,有效防范非法访问与数据篡改。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在设计阶段即引入“隐私优先”原则,所有终端设备默认关闭摄像头与麦克风,仅在用户主动授权并完成人脸识别后方可调用相关功能。系统还设置了数据最小化采集机制,仅收集办理业务所必需的信息,避免过度采集。此外,每台设备均配备独立安全芯片,实现硬件级防护,确保即使设备丢失或被盗,内部数据也无法被非法提取。
河南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数据关乎每一位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闪失。我们始终坚持‘安全是底线、服务是目标’的原则,在推动便民服务的同时,必须筑牢数据安全防线。”该负责人强调,未来将建立常态化的安全监测机制,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每季度开展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并对中标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终止合作并依法追责。
此次通报也释放出明确信号: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正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防控”转变。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河南此次对医保服务项目的高标准安全要求,或将为全国同类项目树立标杆。尤其是在医疗、社保、教育等涉及大规模个人信息的公共服务领域,数据安全已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治理能力和责任担当的体现。
随着首批设备在郑州、洛阳、新乡等地试点上线,群众可通过刷医保卡或身份证,自助完成门诊费用结算、慢性病申报、生育津贴查询等多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3分钟以内。不少老年人表示,家门口就能办医保,再也不用跑远路、排长队,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然而,便捷的背后是对安全体系的持续考验。有专家提醒,随着终端数量增加,攻击面也随之扩大,需警惕针对边缘设备的新型网络攻击。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运维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并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数据溯源与防篡改中的应用。
总体来看,河南省医保局此次通报不仅是对中标企业的一次公开检阅,更是对公众作出的安全承诺。它表明,在推进智慧政务的过程中,政府正在以更加透明、严谨的态度对待数据安全问题。未来,随着“医保服务电梯”逐步覆盖全省城乡,如何在便利与安全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仍将是长期课题。唯有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升级双轮驱动,才能真正构建起让群众放心、安心、舒心的数字医保服务体系。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