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密市120急救中心对外公布了其最新升级的“急救电梯调度系统”的运行成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的平均中标响应时间大幅缩短。这一成果标志着新密市在智慧医疗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为提升城市急救效率、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该急救电梯调度系统是新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市大数据管理局、市住建局及多家技术企业共同研发建设的智能化平台,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密集区域急救过程中存在的“电梯等待时间长、调度不协调、信息传递滞后”等痛点问题。系统自2023年底试运行以来,已在全市范围内覆盖了3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56个高层住宅小区和12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初步构建起覆盖广、响应快、协同强的城市急救“垂直通道”。
根据新密市120急救中心发布的数据,在未启用该系统前,急救人员抵达高层建筑后,平均需等待电梯约2分45秒,部分老旧小区甚至超过5分钟,严重影响抢救黄金时间的利用。而自系统上线并全面接入消防控制中心、物业监控平台与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后,平均中标响应时间已缩短至48秒以内,最快响应记录达到27秒,整体效率提升超过70%。
所谓“中标响应时间”,是指急救车辆到达现场后,调度系统向目标建筑的电梯控制系统发送优先通行指令,到电梯完成响应并抵达指定楼层的时间。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急救资源与楼宇基础设施之间的协同能力。新密市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急救车辆GPS定位、楼宇电梯状态实时监测、自动呼叫优先派梯等功能,一旦急救车接近目标建筑,系统即刻启动预判机制,提前唤醒电梯并设定直达模式,确保急救人员携带设备第一时间抵达患者所在楼层。
“过去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救护车到了,但急救员要一层层爬楼,或者在大厅等电梯,耽误了几分钟,可能就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一位一线急救医生表示,“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刚下车,电梯就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节省的时间非常宝贵。”
系统的成功运行离不开多方协作与技术创新。据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采用“云-边-端”一体化架构,依托城市级政务云平台进行数据整合,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在楼宇本地快速处理指令,避免网络延迟。同时,系统还引入AI算法对急救任务进行智能分级,优先保障心梗、脑卒中、严重创伤等高危患者的电梯通行权,并与119消防联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避免资源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在系统推广过程中特别注重隐私保护与安全防控。所有电梯调用指令均需经过多重身份验证和权限审批,仅限于执行急救任务的合法车辆触发,且每次调用均有完整日志记录,确保系统不被滥用。此外,系统还设置了异常行为监测模块,可自动识别虚假报警或恶意干扰行为,并及时上报监管部门。
新密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急救电梯调度系统的高效运行,是城市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在急救领域尤为突出,每一秒的节约都可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挽回。未来,新密市将继续扩大系统覆盖范围,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具备电梯设施的居民小区、学校、养老机构的全面接入,并探索将系统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出诊场景。
与此同时,该系统也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多位公共卫生专家指出,新密模式为国内大中城市解决高层建筑急救“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高层住宅普及的背景下,如何打通急救通道中的“垂直瓶颈”,已成为城市治理的新课题。
可以预见,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城市急救体系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而新密市此次公布的急救电梯调度系统响应时间数据,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推动公共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的有力信号。在科技赋能下,城市的温度与速度正在同步提升,为每一位市民的生命安全筑起更加坚实的防线。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