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急救中心通报胸痛中心电梯项目中标企业绿色通道
2025-10-31

近日,河南省急救中心正式发布关于“胸痛中心电梯项目中标企业绿色通道”的通报,标志着全省胸痛救治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此次通报不仅明确了项目的中标企业名单,更通过设立“绿色通道”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急救设备采购流程,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为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根据通报内容,本次胸痛中心电梯项目旨在解决部分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因建筑结构限制、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急救转运效率低下的问题。项目重点覆盖省内30家尚未配备专用急救电梯或现有设施不符合标准的二级以上医院,优先支持偏远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医疗机构。经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等多轮严格筛选,最终确定由三家具备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的企业中标,分别为河南安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迅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原医建装备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急救中心在此次项目中创新性地推出了“中标企业绿色通道”政策。该通道的核心在于简化审批流程、加快资金拨付、强化履约监管,并建立“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确保中标企业在合同签订后7个工作日内即可进场施工,整体工期控制在45天以内。同时,省急救中心联合财政、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杜绝拖延、转包、偷工减料等行为,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绿色通道”的设立,不仅是行政效率的提升,更是对“时间就是生命”这一急救原则的深刻践行。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超过半数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而在胸痛救治链中,从患者进入医院到完成介入手术(即“门-球时间”)的理想标准为90分钟以内。然而,在一些缺乏专用急救通道的医院,仅从急诊科到导管室的垂直转运就可能耗时15分钟以上,严重压缩了有效抢救窗口。此次电梯项目的落地,将实现“急救直达导管室”的无缝衔接,预计可使平均转运时间缩短至3分钟以内,显著提升救治成功率。

此外,中标企业还需按照统一技术标准进行建设,电梯须具备消防联动、断电自启、防震防滑、负压隔离等功能,并接入医院智慧急救平台,实现与120指挥中心、胸痛数据中心的信息实时交互。例如,当救护车即将抵达时,系统可自动呼叫电梯并预设楼层,确保患者下车后第一时间送达手术区域。这种“智能+绿色”的运行模式,体现了现代急救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河南省急救中心主任李振华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胸痛中心是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核心节点,而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其高效运转的前提。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电梯项目的实施,推动形成‘设备达标、流程优化、响应迅速’的标准化急救环境。”他还透露,未来两年内,全省还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升级呼吸机、除颤仪、移动ECG等关键设备,并计划在每个地市至少建成一个国家级胸痛中心示范单位。

此次中标企业的选择也引发了业内关注。三家企业均拥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特种设备安装资质,且在过去五年中参与过多个省级公共卫生建设项目。以郑州迅捷智能科技为例,其自主研发的“生命通道”系列医用电梯已在全国十余个省份应用,故障率低于0.3%,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省急救中心强调,后续将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质量进行验收,并向社会公示结果,接受公众监督。

与此同时,部分专家也提出建议,认为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同步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公众健康教育。比如,可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多科室协作能力,利用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胸痛识别知识,真正做到“救得快、治得好、防得住”。

总体来看,河南省急救中心此次推出的胸痛中心电梯项目及其配套的“绿色通道”机制,既是对当前医疗急救短板的精准补强,也是构建现代化应急医疗体系的重要一步。随着项目的逐步落地,更多患者将在生死关头享受到更加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这不仅是一次基础设施的更新,更是一场关乎生命尊严与公共福祉的深刻变革。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