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突发停电、设备故障等紧急情况下,如何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近日,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新密电梯应急平层装置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规范和提升电梯在断电等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筑牢城市公共安全防线。
该《指引》是在深入调研本地电梯使用现状、广泛征求行业专家及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而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其核心内容聚焦于“应急平层装置”的技术标准、安装要求、维护管理以及检验验收等方面,明确要求在符合条件的新建、在用电梯中推广安装具备自动检测、快速响应和平层释放功能的应急平层设备。所谓“应急平层”,是指当电梯因停电或控制系统故障而停止运行时,装置能够自动启动备用电源,驱动电梯缓慢运行至最近楼层并自动开门,使被困人员得以安全撤离。
《指引》强调,应急平层装置应具备多重安全保障机制。首先,必须配备独立的备用电源系统,如锂电池或超级电容,确保在主电源中断后仍能提供足够电力完成至少一次完整的平层操作。其次,装置需集成智能识别模块,能够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在检测到异常停梯时自动激活应急模式,避免人为干预延迟救援时间。此外,《指引》还对装置的环境适应性提出要求,包括耐高温、防潮、抗电磁干扰等性能指标,以确保在复杂楼宇环境中稳定运行。
在安装层面,《指引》明确了适用范围:凡是在新密市辖区内新建住宅、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区域的乘客电梯,原则上均应配置符合标准的应急平层装置;对于已投入使用的老旧电梯,则鼓励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加装。同时,文件指出,安装工作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实施,并纳入电梯整体安全评估体系,确保与原有控制系统兼容且不降低整体安全等级。
为保障长期有效运行,《指引》同步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要求使用单位将应急平层装置纳入日常巡检和定期维保计划,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功能测试,记录运行数据并归档备查。维保单位则需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检测,重点检查电源容量、控制逻辑、机械传动部件等关键环节。一旦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停用并修复,严禁带病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指引》还创新性地引入了信息化监管手段。建议有条件的电梯管理单位接入市级智慧电梯监管平台,实现应急装置状态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一旦发生困人事件,系统可自动向物业、维保公司及监管部门发送报警信息,大幅提升应急响应效率。此举不仅有助于构建“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的安全管理闭环,也为未来城市级电梯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此次《指引》的出台,是郑州市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体现了政府对民生安全的高度负责态度。据初步统计,新密市现有在册电梯超过8000台,其中相当一部分位于老旧小区或商业综合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强制推广应急平层技术,有望显著减少因停电导致的电梯困人事故,提升公众乘梯安全感。
当然,政策落地还需多方协同推进。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强执法检查,对未按要求安装或维护不到位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处理。同时,也将通过宣传培训提升物业公司、维保企业和居民的安全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可以预见,随着《新密电梯应急平层装置技术指引》的深入实施,郑州将在电梯安全治理方面迈出坚实一步。这不仅是技术标准的升级,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体现。未来,期待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公共设施领域,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安全感与幸福感。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