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新密市某企业承担的“电梯液压缓冲器创新设计”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经过严格评审与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创新性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符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标准,正式通过验收。这一成果标志着河南省在电梯安全核心部件研发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推动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电梯作为现代城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缓冲器作为电梯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梯发生超速或失控下坠时,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能量,减缓轿厢或对重的撞击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乘梯人员的安全。传统的弹簧式缓冲器存在回弹力大、缓冲效果有限等问题,而液压缓冲器凭借其平稳、高效、可调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行业主流发展方向。然而,长期以来,国内高端液压缓冲器市场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亟需实现自主可控。
在此背景下,新密市某科技型企业联合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组建研发团队,围绕电梯液压缓冲器的关键技术瓶颈展开攻关。项目自立项以来,历时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千余万元,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难题。研发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多级节流—动态反馈—智能调节”一体化液压缓冲结构,通过优化内部流道设计、引入高阻尼材料和压力自适应调节机制,显著提升了缓冲过程的平稳性和能量吸收效率。实验数据显示,新型液压缓冲器在额定载荷下的最大减速度较传统产品降低35%以上,复位时间缩短40%,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可在-20℃至80℃的宽温域范围内稳定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智能化方面也实现了突破。研发团队在缓冲器本体中集成微型传感器与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了对缓冲器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当系统检测到异常压力波动或密封性能下降时,可自动向维保平台发送警报信息,极大提升了电梯维护的预见性和精准度。该功能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并通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型式试验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产业化推进方面,项目团队已建成年产10万台套的自动化生产线,采用精密铸造、数控加工与智能装配相结合的工艺流程,确保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目前,该新型液压缓冲器已在郑州、洛阳、许昌等地的多个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及医院项目中试点应用,用户反馈良好。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产品批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5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超500人,同时可替代进口产品约30%,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支出。
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在验收会上指出,该项目不仅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问题,更体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是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典型范例。未来,科技厅将持续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企业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次验收通过,也为新密市打造“中原电梯产业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新密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引进电梯整机制造与核心部件配套企业,已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检测、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当地将围绕电梯安全、节能、智能三大方向,布局更多科技专项,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电梯特色产业基地。
可以预见,随着国产高性能液压缓冲器的推广应用,我国电梯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这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成功实践,也再次证明: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河南正以坚定的步伐,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加速前行,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