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和安装质量备受关注。在众多影响电梯运行安全的因素中,钢结构井道的安装质量尤为关键。为规范电梯钢结构井道的施工标准,提升整体工程质量,中国建筑业协会电梯分会于近期正式认定并发布了《新密电梯钢结构井道安装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志着我国电梯基础设施建设迈入更加标准化、系统化的新阶段。
该规范的出台背景源于近年来部分城市在电梯井道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质量隐患。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区,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监管机制,部分施工单位在钢结构井道的设计、材料选用、焊接工艺及安装流程等方面存在不规范操作,导致井道变形、连接松动、防腐不到位等问题频发,严重威胁电梯运行安全。为此,中国建筑业协会电梯分会联合多家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及龙头企业,历时两年开展技术调研与工程验证,最终形成了具有权威性、可操作性的行业标准。
《新密电梯钢结构井道安装规范》全面覆盖了从设计到验收的全过程技术要求。首先,在设计阶段,规范明确要求井道结构必须满足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三大核心指标,并根据建筑高度、地震设防等级和使用环境进行差异化设计。特别强调了对风荷载、地震作用以及长期振动影响的计算分析,确保结构在各种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
在材料选择方面,规范严格规定所用钢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 700和GB/T 1591的相关要求,推荐采用Q345及以上强度级别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同时,对焊材、螺栓、防腐涂层等配套材料也提出了具体性能参数,杜绝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
安装工艺是本规范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以往常见的焊接缺陷、节点连接不牢、垂直度偏差大等问题,规范细化了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流程。例如,要求所有主要承重构件采用全熔透焊接,并由具备资质的焊工持证上岗;安装过程中必须使用激光测距仪和水准仪实时监测井道的垂直度与平面位置,偏差不得超过±3mm/10m;所有拼接节点需进行扭矩校核,确保高强螺栓预紧力达标。
此外,规范还特别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追溯机制。施工单位须建立完整的施工日志和技术档案,记录每批次材料的检测报告、焊接工艺评定、无损探伤结果等关键数据。监理单位应全程参与隐蔽工程验收,并对重点部位实施旁站监督。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序,坚决实行“停工整改、复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该规范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所突破。提倡使用可回收钢材,鼓励模块化、预制化施工方式,减少现场焊接量和建筑垃圾产生。同时,推荐采用长效防腐体系,如热浸镀锌加有机涂层复合防护,延长井道使用寿命至30年以上,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为了确保规范的有效落地,中国建筑业协会电梯分会已启动配套培训计划,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技术宣贯会,并联合地方住建部门推动将其纳入地方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未来,该规范有望成为新建住宅、公共建筑及旧楼加装电梯项目中钢结构井道施工的强制性参考依据。
可以预见,《新密电梯钢结构井道安装规范》的实施,不仅将显著提升我国电梯基础设施的整体安全水平,也将促进建筑业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转型升级。它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行业责任意识的彰显。随着这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人民群众“上下之间”的出行将更加安心、便捷,我国城市建设的安全基石也将更加牢固。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