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与舒适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众多电梯安全技术中,轿厢减震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体验以及突发情况下的安全保障。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近期针对新密市某电梯制造企业研发的新型轿厢减震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验证工作,旨在评估其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减震效能与可靠性。
此次验证实验依托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先进的动态模拟测试平台,结合真实工况数据,对新密企业自主研发的多级复合式减震装置进行了系统性测试。该减震系统采用高分子弹性材料与液压阻尼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具备自适应调节能力,能够在不同负载、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实现有效缓冲。实验室团队首先对该系统进行了静态力学分析,通过有限元建模模拟了在额定载荷、超载125%及紧急制动等极端工况下的应力分布与形变特征,初步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随后进入关键的动态测试阶段。实验室搭建了1:1比例的电梯运行模拟塔架,高度达40米,可模拟从低层到中高层建筑的实际运行场景。测试过程中,研究人员设置了多种典型运行模式,包括正常启停、快速加减速、断电急停以及模拟导轨轻微偏移等情况,全面采集轿厢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加速度、位移变化及频率响应数据。为确保数据准确性,每组实验重复不少于五次,并采用高精度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
实验结果显示,在常规运行状态下,搭载新型减震系统的轿厢垂直振动加速度峰值控制在0.12m/s²以内,显著低于传统弹簧减震系统的0.28m/s²,符合GB/T 24474-2009《电梯乘运质量测量》中关于舒适度的最优等级要求。在模拟紧急制动工况下,减震系统表现出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轿厢最大瞬时冲击加速度降低了约43%,有效减轻了对乘客身体的冲击感。此外,在连续高强度运行测试中(累计运行超过5000次循环),系统未出现明显疲劳损伤或性能衰减,展现出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减震系统还集成了智能反馈模块,可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减震元件的工作状态,并将数据传输至楼宇管理系统,实现预防性维护预警。这一功能在本次验证中也得到了充分验证,系统能够准确识别预设的异常振动模式并发出警报,为后期智能化电梯运维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本次验证不仅证实了新密企业所研发减震系统的技术先进性,也为河南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典型案例。当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突破千万台,老旧电梯改造和新型安全技术推广迫在眉睫。此类高性能减震系统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升整体电梯运行品质,降低故障率,增强公众出行安全感。
与此同时,实验室建议企业在后续量产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材料成本与装配工艺,确保产品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具备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实验室还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动该技术纳入地方标准试点项目,探索建立电梯关键部件第三方验证机制,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
总体来看,此次对新密电梯轿厢减震系统的科学验证,体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积极成效。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不仅为企业产品升级提供了权威技术支持,也为提升全省乃至全国电梯安全技术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成果在工程实践中落地转化,我国电梯产业有望朝着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的方向稳步迈进。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