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众多电梯安全部件中,电梯门光幕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红外线感应技术实时监测电梯门区域是否有人员或物体滞留,从而有效防止夹人、夹物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梯门光幕常因电磁干扰、环境光线变化、设备老化等因素出现误动作或失灵现象,严重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安全。
为应对这一技术难题,河南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电梯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工作,积极推动相关科研项目立项与成果应用。2023年,河南省科技厅正式备案“新密电梯门光幕抗干扰技术”项目,标志着该技术在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也为提升全省乃至全国电梯系统的智能化与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项目由位于新密市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郑州大学、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共同研发,聚焦于解决传统电梯门光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问题。研发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电梯井道内常见的干扰源,包括变频器、电机启停、照明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设备等产生的电磁噪声,提出了一套集硬件优化与软件算法升级于一体的综合抗干扰解决方案。
在硬件层面,研发团队采用高灵敏度、窄波束的红外发射与接收模块,有效缩小了探测盲区并提升了信号信噪比。同时,引入屏蔽电缆与金属隔离罩设计,显著降低了外部电磁场对光幕电路的耦合干扰。此外,电源模块增加了多级滤波与稳压装置,确保在电压波动较大的工况下仍能稳定供电,从源头上减少系统异常的可能性。
在软件算法方面,项目创新性地引入自适应滤波算法与动态阈值识别机制。系统能够根据实时采集的环境数据自动调整信号处理参数,区分真实障碍物信号与干扰脉冲。例如,当检测到短暂的强光闪射或瞬时电磁脉冲时,系统不会立即触发关门保护,而是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判断其是否具备持续性和空间连续性,从而避免误判。这种智能判别机制大大提高了光幕系统的可靠性与响应精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构建了模拟真实电梯运行环境的测试平台,涵盖高温、高湿、强电磁干扰等多种极端工况。经过超过10万次的开关门循环测试,新型抗干扰光幕系统的误报率低于0.01%,远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1%限值,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河南省科技厅在备案审查过程中,组织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其不仅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而且具备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目前,该技术已在郑州、洛阳、许昌等地的多个住宅小区、医院和商业综合体完成试点安装,用户反馈良好,未发生一起因光幕误动作导致的电梯故障或安全事故。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推动了地方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新密市依托本地装备制造基础,正在规划建设电梯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从研发、生产到检测、服务的完整生态链。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电梯制造成本,也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电梯门光幕系统将向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研发团队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基于边缘计算的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功能,实现光幕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计划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修订,力争将“新密经验”推广至全国。
总之,“新密电梯门光幕抗干扰技术”的备案不仅是河南省在特种设备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更是科技赋能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的生动实践。它的推广应用,将为千千万万乘客筑起一道看不见却无比坚实的安全屏障,也为我国电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