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装效率与安全性能日益受到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建筑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的落地实施。近期,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团队对一项由新密市企业自主研发的“电梯导轨安装机器人技术”进行了专项技术鉴定,标志着河南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鉴定会由省住建厅科技发展处牵头,邀请了来自省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建筑设计单位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围绕该技术的创新性、安全性、适用性和推广价值等方面展开全面评估。鉴定过程中,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研发单位的技术汇报,观看了现场演示视频,并对关键技术参数、施工流程、安全防护机制等进行了深入质询和讨论。
据研发单位介绍,电梯导轨安装机器人是一种集机械臂控制、激光定位、自动夹持与智能纠偏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施工设备。传统电梯导轨安装依赖人工测量、吊装与校正,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而且受高空作业环境影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而该机器人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与三维空间定位系统,可实现导轨的自动抓取、精准对接与螺栓紧固,大幅提升了安装效率和精度。实际测试数据显示,使用该机器人后,单井道导轨安装时间缩短约40%,安装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远高于行业标准要求。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其一,实现了电梯导轨安装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替代,填补了国内在该细分领域的技术空白;其二,系统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在狭小井道内灵活作业,适用于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其三,设备配备多重安全保护机制,包括防坠落装置、紧急制动系统和远程监控模块,有效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力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智能建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河南省作为建筑业大省,正积极构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建造体系。此次新密企业的技术突破,正是地方企业响应国家战略、深耕智能建造的生动体现。
在鉴定意见中,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扩大试点应用范围,在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结构中验证技术稳定性,同时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为技术规模化推广提供制度支撑。此外,应加强与高校、设计院的合作,推动机器人控制系统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数字化协同。
河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对建筑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技术研发—试点示范—标准制定—推广应用”的全链条扶持机制。对于此次通过鉴定的电梯导轨安装机器人技术,将在全省范围内优先推荐纳入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并鼓励各地在政府投资工程中率先采用。
可以预见,随着此类智能施工装备的不断成熟与普及,传统建筑工地“人海战术”的局面将逐步改变,施工现场将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新密电梯导轨安装机器人技术的成功研发与鉴定,不仅是河南本土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也为全国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未来,河南省将以此次技术鉴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更多“专精特新”科技成果在住建领域落地生根,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空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