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的地区,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如震动、滑移等潜在风险。为有效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安全管理并重,近期对新密市某住宅项目中采用的“电梯防滑踏板设计”进行了备案审查,并正式纳入地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体系,标志着河南在电梯安全防护领域的探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该电梯防滑踏板设计主要针对电梯轿厢底部与井道导轨连接区域在极端情况下的滑动风险进行优化。传统电梯结构中,轿厢通过滚轮或滑动导靴沿导轨上下运行,在长期使用或遭遇外部震动(如地震、地基沉降)时,存在导靴与导轨之间摩擦力不足导致轻微位移的风险,进而影响乘客舒适度甚至引发安全隐患。为此,研发团队结合新密地区多山、土质松软等地质特点,创新性地在电梯轿厢底部加装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防滑踏板,该踏板具备高摩擦系数、耐磨损、抗腐蚀等特性,能够在不改变原有电梯结构的前提下,显著增强轿厢运行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
在材料选择方面,该防滑踏板采用了改性聚氨酯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聚氨酯本身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磨性能,而碳纤维的加入则大幅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强度与抗变形能力。同时,踏板表面经过特殊纹理处理,形成微米级防滑纹路,进一步增大了与导轨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实验数据显示,在模拟湿滑、震动等恶劣工况下,加装该踏板后电梯轿厢的横向位移量减少了约68%,有效降低了因滑动引发的异响、抖动等问题,提升了乘坐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该项设计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所有材料均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防火、老化、疲劳测试,确保在15年以上的服役周期内保持性能稳定。此外,防滑踏板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便捷,无需对现有电梯进行大规模改造,适用于新装电梯及在用电梯的升级改造,具备较强的推广价值。
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在备案过程中组织专家对该设计进行了多轮技术评审与实地验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防滑踏板不仅填补了国内在电梯横向防滑辅助装置方面的技术空白,而且体现了“预防为主、科技赋能”的安全管理理念。备案完成后,该技术将在新密市多个新建住宅小区试点应用,并逐步向郑州都市圈其他县市辐射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备案不仅是对一项具体技术的认可,更反映了河南省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由“被动监管”向“主动防控”转型的趋势。近年来,省监察局持续推进“智慧特设”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电梯维保、故障预警中的应用。此次防滑踏板的设计备案,正是“科技+监管”模式的具体体现——通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将安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未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和老旧电梯改造需求的增长,类似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安全辅助装置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表示,将继续支持基层单位和企业在电梯安全领域的技术攻关,完善备案与推广机制,推动更多像防滑踏板这样的“小改进、大安全”成果落地见效。
可以预见,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与监管协同的共同作用下,电梯这一“垂直生命通道”的安全性将不断提升。而新密电梯防滑踏板的成功备案,不仅为地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也为全国范围内电梯本质安全水平的提升贡献了河南智慧与方案。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