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始终将公共安全与智慧城市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新密市电梯远程监控平台项目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正式通过验收。这一成果标志着新密市在智慧监管、数字治理和安全生产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全省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密样板”。
评审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承建单位关于平台建设背景、技术架构、功能实现及应用成效的详细汇报,并现场观看了系统演示。该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覆盖全市在用电梯的实时监测、预警响应、故障诊断与应急联动一体化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入新密市辖区内超过3000台在用电梯,实现了设备状态全时感知、运行数据自动采集、异常情况智能识别和维保过程闭环管理。
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能力。通过在电梯轿厢、机房及井道关键部位加装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梯的运行速度、门区状态、平层精度、困人报警等多项核心参数。一旦检测到异常振动、超速运行或长时间滞留等情况,系统会立即触发多级预警机制,同步向维保单位、使用单位及监管部门推送告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响应处置。此外,平台还建立了电梯“健康档案”,记录每台设备的维保周期、故障历史、检验结果等全生命周期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特别强化了与119消防救援、120急救系统的联动机制。当发生乘客被困事件时,系统不仅能自动定位电梯位置、显示楼层信息,还可通过语音对讲功能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并直接将求救信号推送至最近的救援队伍,大幅缩短救援响应时间。据初步统计,自平台试运行以来,新密市电梯困人事件平均救援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12分钟以内,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技术安全性方面,平台严格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建设,采用数据加密传输、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多重防护措施,确保海量敏感数据不被泄露、篡改或滥用。同时,系统具备高可用性和灾备能力,支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有效保障了监管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河南省工信厅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新密电梯远程监控平台设计理念先进、技术路线合理、应用场景丰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示范价值。平台不仅提升了电梯安全监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也推动了传统特种设备管理模式向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当前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其他地市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下一步,新密市将以此次评审通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范围,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全市所有在用电梯的应接尽接。同时,将探索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提升故障预测准确率;深化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的融合,打造“电梯+社区”协同治理新模式;并推动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维保质量与平台数据挂钩,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可以预见,随着电梯远程监控平台的持续优化与推广应用,新密市的城市运行安全防线将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也将更加安心、便捷。而这一项目的成功实践,也充分展现了河南省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提升公共治理能力方面的决心与成效,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动能。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