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中国电梯工程技术中心验证新密电梯曳引带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25-11-0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备受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梯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作为国内电梯行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的重要机构,始终致力于推动电梯核心部件的技术革新。近期,该中心完成对新密市某企业研发的新型电梯曳引带技术的全面验证,标志着我国在电梯驱动系统关键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电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备受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梯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作为国内电梯行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的重要机构,始终致力于推动电梯核心部件的技术革新。近期,该中心完成对新密市某企业研发的新型电梯曳引带技术的全面验证,标志着我国在电梯驱动系统关键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电梯曳引带是连接轿厢与对重系统的核心传动部件,传统上多采用钢丝绳结构。然而,钢丝绳存在重量大、易磨损、需定期润滑、使用寿命有限等固有缺陷,长期制约着电梯系统的能效提升和维护成本控制。为解决这一难题,新密市某科技企业联合国内多家高校及材料研究机构,历时三年攻关,成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电梯曳引带。该产品采用高强度聚乙烯纤维与特种聚合物基体复合而成,具备轻量化、高抗拉强度、耐腐蚀、免润滑、低噪音等显著优势。

此次验证工作由中国电梯工程技术中心牵头组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TSG 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的相关要求进行。验证内容涵盖静态破断力测试、动态疲劳寿命评估、环境适应性实验(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条件下的性能保持)、防火阻燃等级评定以及实际运行中的振动与噪声监测等多个维度。整个验证周期长达六个月,累计完成超过10万次模拟运行循环,相当于实际使用15年以上的工况负荷。

结果显示,新型曳引带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传统钢丝绳的1.3倍,而单位长度重量仅为后者的40%。在连续20,000次启停循环测试中,未出现任何结构性损伤或性能衰减,远超行业标准规定的10,000次要求。特别是在节能方面,由于整体重量大幅降低,配套电梯系统的能耗平均下降约18%,对于大型住宅小区或商业综合体而言,长期运行可节省可观的电力成本。此外,该曳引带在-40℃至+80℃的极端温度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展现出优异的环境适应能力。

工程中心技术负责人指出,此次验证不仅确认了新密企业所研曳引带的技术可行性,更验证了其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综合优势。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该产品已通过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B1级阻燃认证,满足高层建筑对防火安全的严苛要求。这意味着该技术有望在未来广泛应用于住宅、医院、学校及公共交通枢纽等对安全性和舒适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从产业角度看,这一技术创新打破了长期以来高端电梯曳引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国际市场上主流的无机房电梯多采用德国或日本企业生产的高性能曳引带,价格高昂且供货周期长。国产新型曳引带的成功研发与验证,不仅降低了整梯制造成本,也增强了我国电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据初步估算,若全国新建电梯中有30%采用此类国产化曳引带,每年可为行业节约原材料成本超1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上游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特种树脂生产企业将迎来新的市场需求;下游的电梯整机制造商则可借此优化产品设计,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的新一代电梯机型。工程中心表示,下一步将联合行业协会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修订,为新型曳引带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验证过程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新密企业依托地方政策支持,整合高校科研资源,结合工程中心的专业检测能力,形成了完整的技术闭环。这种模式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可以预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将成为电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新型曳引带作为实现电梯轻量化、高效化的重要载体,其产业化进程必将加速。中国电梯工程技术中心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更多原创性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助力我国电梯工业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稳步迈进。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