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验证新密电梯减震系统效能

发布时间:2025-11-0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地震多发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电梯系统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在科技创新和公共安全领域也持续发力。近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针对新密市某高层住宅项目中的电梯减震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地震多发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电梯系统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在科技创新和公共安全领域也持续发力。近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针对新密市某高层住宅项目中的电梯减震系统开展了一项系统性验证研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此次验证工作聚焦于一种新型复合式电梯减震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液压阻尼、弹簧缓冲与智能传感控制三大核心技术。与传统仅依赖机械结构缓冲的减震装置相比,该系统能够根据电梯运行状态及外部震动频率实时调节阻尼力,从而有效降低地震或突发冲击对电梯轿厢及导轨系统的破坏风险。为确保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依托其先进的振动模拟平台与结构力学分析系统,构建了高精度的全尺寸电梯模型,并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了多种地震波形,包括汶川地震波、日本3·11地震波以及人工合成的高频脉冲波等,覆盖了从低烈度到高烈度(Ⅵ至Ⅸ度)的不同工况。

在为期三个月的测试周期中,研究人员共完成了超过200组对比实验,分别评估了安装减震系统前后电梯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变化、应力分布及整体稳定性表现。数据显示,在未安装减震系统的对照组中,当地震烈度达到Ⅷ度时,电梯导轨的最大横向位移超过8厘米,部分连接螺栓出现塑性变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采用新型减震系统的实验组在同一条件下,最大位移被控制在2.3厘米以内,关键结构件未发现明显损伤,系统整体保持功能完整。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该减震系统配备的智能监测模块能够在震动发生后5秒内完成状态自检,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便于运维人员及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在多次模拟突发断电与紧急制动场景的测试中,系统均能有效抑制轿厢剧烈晃动,显著提升了乘客舒适度与心理安全感。

除了实验室内的静态测试,项目团队还在新密市某在建高层住宅项目中进行了实地安装与长期观测。该建筑高达32层,地处豫西丘陵地带,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具备较强的代表性。自系统投入试运行以来,已成功记录并处理了数次由附近施工爆破引发的微震动事件,系统响应灵敏、动作准确,未出现误触发或失效情况。现场监测数据显示,日常运行中电梯的垂直振动幅度平均降低了41%,尤其在高峰时段启停过程中,乘客反映“晃动感明显减轻”。

此次验证工作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河南省在建筑安全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高性能电梯减震技术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数据支撑。目前,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并被列入《河南省绿色建筑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推进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建筑设备的安全性、智能化与可持续性正成为新的技术焦点。电梯作为典型的特种设备,其减震防护能力不应再被视为“被动防御”,而应纳入建筑整体韧性设计体系之中。此次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的研究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算法控制逻辑,提升系统在极端复合灾害下的适应能力,并探索将其与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消防应急联动平台进行深度融合,打造更加智慧化的垂直交通安全保障网络。同时,相关部门也在推动将高性能减震电梯纳入新建住宅强制标准,尤其是在地震设防烈度较高区域,力争实现“电梯抗震能力与建筑主体同等级”的目标。

可以预见,随着此类技术创新的不断积累与政策支持的逐步到位,电梯将不再是简单的运输工具,而是现代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节点。而河南在这条科技守护民生的路上,已然迈出坚实一步。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