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在河南省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设施,其运行安全与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长期以来,电梯井道渗水、积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建筑行业的一大技术难题,尤其在多雨季节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电梯设备因潮湿引发短路、腐蚀甚至停运的现象屡见不鲜。近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对新密市一项创新性的电梯防水技术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审,最终给予高度认可,标志着河南省在建筑防水领域实现了一项重要技术突破。
该技术由新密市某建筑科技企业联合多家高校科研团队历时三年研发而成,核心在于构建“立体式电梯井道防水系统”。传统电梯防水多依赖于外部结构防水层和排水沟设计,但存在施工复杂、易老化、维修困难等问题。而新密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采用“主动防护+智能监测”双轨并行模式,从材料、结构、智能管理三个维度全面升级电梯井道的防水性能。
首先,在材料层面,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种高分子复合防水涂层,具备超强粘附性、抗压性和自修复功能。该涂层可直接喷涂于电梯井道内壁及底坑,形成致密无缝的保护膜,有效阻隔地下水、雨水渗透。实验数据显示,该涂层在1.5兆帕水压下持续72小时无渗漏,远超国家标准。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涂层出现微小裂纹时,内部活性成分可自动激活并填充裂缝,实现“自愈合”,极大延长了防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其次,在结构设计上,该技术引入了“双层隔离排水系统”。第一层为传统的结构防水层,第二层则是在井道底部增设一道可拆卸式防水托盘,并配备微型集水槽与智能排水泵。一旦有少量水分渗入,系统会立即启动排水机制,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上传数据。这种“双保险”设计不仅提升了防水可靠性,也大大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在井道内部部署温湿度传感器、水位探测器和摄像头,系统可实现全天候监控。一旦检测到异常湿度或积水,后台将自动报警,并推送信息至物业、维保单位及监管部门。此外,系统还具备数据分析功能,能够预测潜在渗漏风险,提前预警,真正实现了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在评审会上,河南省住建局组织的专家组对该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振华指出:“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电梯井道渗水难题,更在材料创新和智能化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中原地区地下水丰富、气候多变的背景下,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另一位来自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王建国补充道:“该系统施工便捷,兼容性强,适用于新建项目和既有建筑改造,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目前,该技术已在新密市多个住宅小区和商业综合体试点应用,累计服务电梯超过200台,连续两年未发生一起因渗水导致的电梯故障。用户反馈普遍良好,物业公司表示维保频率显著降低,居民乘梯安全感大幅提升。
河南省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此项技术纳入全省绿色建筑和智慧社区建设推荐目录,并计划在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开展规模化推广试点。同时,鼓励省内建筑企业、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更多本土技术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此次新密电梯防水技术的突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河南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重要缩影。它体现了基层创新活力与政策引导支持的良性互动,也为全国建筑防水领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经验”。未来,随着更多类似技术的涌现,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与生活品质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