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备受关注。在电梯系统中,门光幕作为防止夹人、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装置,其技术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梯的整体安全水平。河南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支撑作用,近期正式备案了一项由新密市企业研发的“电梯门光幕抗干扰技术”,标志着河南省在智能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解决传统电梯门光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误动作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电梯常处于地下车库、商场、医院等电磁环境复杂的场所,周边存在大量变频设备、无线通信信号以及强电流线路,这些因素极易对门光幕的红外信号造成干扰,导致光幕误判为有物体遮挡,从而引发电梯门反复开关甚至停运,不仅影响使用效率,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新密研发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干扰源特性,结合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信号处理算法优化,成功开发出具备高抗干扰能力的新型门光幕系统。
该技术采用多通道同步检测机制,结合自适应滤波算法,能够实时识别并剔除非人体遮挡的干扰信号。系统内置的智能识别模块可对信号强度、持续时间、变化频率等参数进行综合判断,有效区分真实障碍物与电磁噪声。同时,研发团队创新性地引入了动态调制编码技术,使红外发射信号具备独特的“指纹特征”,接收端通过解码验证,大幅提升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实验数据显示,在模拟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传统门光幕误触发率高达18%,而采用新技术后,误触发率降至0.3%以下,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
此外,该技术还注重与现有电梯控制系统的兼容性设计。研发团队遵循国家标准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及相关电气安全要求,确保新系统可在不改动原有电梯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加装或替换。系统支持Modbus、CAN等多种工业通信协议,便于与电梯主控板进行数据交互,实现状态监控与故障预警功能。部分高端型号还集成了远程诊断模块,可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上传运行数据,为电梯维保单位提供精准的维护依据。
此次技术成果的备案,不仅是新密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河南省推动“科技兴安”战略的具体实践。河南省科技厅在项目评审过程中,组织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多轮实地测试与技术论证,确认其在抗干扰能力、响应速度、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前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郑州、洛阳等地多个住宅小区和商业综合体完成试点应用,用户反馈良好,未发生一起因光幕误动作导致的安全事故。
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该技术的成功研发推动了地方产业链的升级。新密市依托本地装备制造基础,已形成以电梯部件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此次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区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多家电梯整机制造商表示愿意将该抗干扰门光幕纳入标准配置,预计未来三年内可带动相关产值增长超亿元。同时,项目团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修订工作,力争将“河南方案”推广至全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科技厅在项目支持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优势,通过科技专项资金扶持、产学研合作对接、中试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为技术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助力”的协同创新模式,正在成为推动我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效路径。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融合,电梯安全系统将向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新密电梯门光幕抗干扰技术的成功备案,不仅填补了省内相关技术空白,也为后续开展电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下,河南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公共安全保障领域贡献更多“硬核”力量,让人民群众在日常出行中享受到更安全、更便捷的技术红利。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