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人口密集、建筑林立,电梯使用量庞大,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任务尤为繁重。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持续推进电梯安全技术升级与管理创新,近期在新密市率先推行“电梯防滑踏板备案制度”,标志着全省电梯安全管理迈入精细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电梯事故中,因乘客进出轿厢时踩空、打滑导致的意外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或地面湿滑环境下,此类风险显著增加。为有效降低此类安全隐患,新密市部分住宅小区、商场及公共建筑开始试点安装新型电梯防滑踏板。该踏板采用高强度耐磨材料制成,表面经过特殊纹理处理,具备优良的防滑性能,即使在潮湿条件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摩擦系数。同时,踏板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边缘平缓过渡,避免绊倒风险,极大提升了乘梯安全性。
为确保新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与可追溯性,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正式将“电梯防滑踏板”纳入特种设备附属安全装置的备案管理范畴。自2023年起,凡在新密市范围内新装、改造或更换电梯防滑踏板的单位,必须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交技术资料,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安装,并由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录入全省统一的特种设备信息化监管平台。
备案内容主要包括:踏板生产企业的资质证明、产品型式试验报告、材料检测合格证书、安装施工方案以及后期维护保养计划等。监察局特别强调,防滑踏板不得擅自更改电梯原有结构尺寸,安装过程需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操作,并接受现场监督检验。备案通过后,相关信息将与电梯使用登记证绑定,实现“一梯一档、动态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举不仅填补了此前对电梯附属安全装置监管的空白,也推动了电梯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据新密市市场监管局统计,自防滑踏板备案制度实施以来,辖区内电梯相关轻微事故报告同比下降约37%,居民乘梯满意度显著提升。多位社区居民反映:“以前下雨天进出电梯总是小心翼翼,现在脚底稳当多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安心。”
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在新密市开展的试点是全省推进“智慧特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至郑州、洛阳、开封等重点城市,并探索将更多创新型安全装置如智能感应照明、紧急语音提示系统、自动扶梯防夹装置等纳入备案管理体系。同时,监察局还将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制定《电梯附属安全装置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进一步明确技术参数、检验方法和管理要求,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备案制度的实施并非“一刀切”,而是坚持“安全优先、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对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指导;对于新建项目,则要求在设计阶段即统筹考虑防滑踏板的配置需求,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此外,监察局还加强了对备案后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重点核查踏板磨损情况、固定稳定性及日常维保记录。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将立即责令停用并追究相关单位责任,确保每一级台阶都经得起安全考验。
可以预见,随着电梯防滑踏板备案制度的深入推进,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将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上下之间”的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政府履职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安全无小事,细节定成败。从一块小小的踏板入手,折射出的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和对城市治理温度的追求。未来,河南将继续以科技赋能监管,以制度筑牢防线,努力打造让群众放心、安心、舒心的电梯使用环境,为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经验”。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