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城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设施,其安全、节能与智能化水平日益受到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升级与技术创新,近期重点推广了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价值的新密电梯井道照明方案,为提升城市建筑能效和运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统的电梯井道照明多采用普通白炽灯或荧光灯,存在能耗高、寿命短、维护频繁等问题。尤其在高层建筑中,电梯井道数量多、分布广,长期照明带来的电力消耗不容忽视。同时,由于井道环境潮湿、空间狭小,灯具易受腐蚀和震动影响,故障率较高,不仅增加了物业管理成本,也对乘梯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针对这些痛点,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经过长期技术攻关,推出了“新密电梯井道照明方案”,实现了从传统照明向智能、节能、安全方向的系统性升级。
该方案的核心在于采用高防护等级的LED光源与智能感应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路径。新密照明系统选用IP68级防水防尘LED灯具,具备优异的耐湿、抗腐蚀性能,能够在井道恶劣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相比传统灯具,其使用寿命可延长至5万小时以上,大幅减少了更换频率和维护成本。同时,LED光源本身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功耗仅为传统荧光灯的40%左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后,预计每年可节约大量电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新密方案引入了智能感应技术。系统配备红外或微波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电梯轿厢的运行状态和人员活动情况。当轿厢运行或有检修人员进入井道时,照明自动开启;在无活动状态下,系统延时关闭灯光,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智能化管理。这种按需照明模式不仅进一步降低了能耗,也提升了使用安全性,避免了因照明不足导致的作业风险。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推广过程中,注重标准引领与示范带动。一方面,组织专家团队编制了《电梯井道智能照明系统技术导则》,明确了产品性能、安装规范、验收标准等关键内容,为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多个重点城市选取典型高层住宅、写字楼和公共建筑开展试点应用。试点项目数据显示,采用新密方案后,电梯井道照明能耗平均下降62%,灯具故障率降低78%,物业运维成本显著减少,用户反馈良好。
此外,该方案还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系统支持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对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便于物业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和能耗分析。未来还可集成更多智能化功能,如故障自诊断、照明亮度自适应调节、与消防系统联动等,进一步提升建筑整体智能化水平。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广新密电梯井道照明方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城镇既有建筑规模庞大,电梯保有量已突破千万台,其中大量设备仍采用传统照明方式。通过系统化改造,不仅能提升建筑运行效率,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未来,研究会将继续深化与住建部门、行业协会、设计院所及企业的合作,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将新密照明方案纳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指南。同时,鼓励各地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节能减排政策,出台配套激励措施,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与落地。
可以预见,随着新密电梯井道照明方案的广泛应用,我国城市建筑的照明系统将迎来一次深刻变革。这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彰显了我国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正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