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梯行业协会于近日正式发布《新密电梯算法白皮书》,标志着我国电梯行业在智能化调度与安全管理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该白皮书由协会联合国内多家知名电梯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共同编制,历时两年完成,系统梳理了当前电梯运行调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并首次提出“新密算法”(New Intelligent Control Algorithm)这一综合性技术框架。所谓“新密”,即“新型智能控制”的简称,其核心在于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预测模型与边缘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对电梯群控系统的动态优化。
传统电梯调度多依赖固定逻辑,如最短响应时间优先或顺向截梯原则,在高峰时段容易出现候梯时间长、轿厢拥挤、能耗高等问题。而新密算法引入了乘客行为预测机制,基于历史乘梯数据、实时人流密度感知以及楼宇使用特征,构建出动态客流模型。例如,在早高峰期间,系统可提前预判办公区域的上行需求激增,自动调整电梯待机楼层分布,减少空驶率,提升整体运输效率。据初步测试数据显示,采用新密算法后,写字楼早高峰平均候梯时间缩短约35%,单次运输能耗降低18%以上。
安全性是电梯运行的重中之重。白皮书中特别强调,新密算法集成了多重安全校验机制。一方面,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包括速度、振动、门区对位精度等参数;另一方面,算法内置异常行为识别模块,能够及时发现如超载、非正常停梯、频繁开关门等潜在风险,并联动楼宇管理系统进行预警或远程干预。此外,算法还支持故障自诊断功能,可在设备出现轻微异常时生成维护建议,推动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算法在隐私保护方面也做了周密设计。所有涉及用户行为的数据均经过脱敏处理,不采集个人身份信息,仅以统计维度用于流量分析与模式学习。系统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相关要求,确保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守住数据安全底线。
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不仅是一次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行业标准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秘书长在发布会上表示:“新密算法为电梯智能化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参考路径,有助于打破企业间的技术壁垒,推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目前,已有包括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在内的多个地标性建筑启动试点应用,反馈效果良好。
然而,技术推广仍面临挑战。部分中小型物业公司反映,升级现有控制系统需投入较高成本,且技术人员对新算法的理解和运维能力有待提升。对此,协会已着手制定配套培训计划,并鼓励厂商推出模块化改造方案,降低部署门槛。同时,正在推动将新密算法纳入国家电梯能效评价体系,未来有望成为新建楼宇电梯配置的推荐标准。
展望未来,随着5G、AI大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电梯将不再仅仅是垂直交通工具,而是智慧楼宇中的“智能节点”。新密算法也为后续发展预留了接口,支持与停车场、安防、空调等系统联动,实现跨场景协同调度。例如,当会议结束后大量人员集中离场,系统可提前调动电梯资源,并同步调节楼道照明与通风设备,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预见,《新密电梯算法白皮书》的发布,不仅提升了我国电梯行业的科技含量,也为全球电梯智能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在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四大理念指引下,中国电梯产业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场由算法驱动的“垂直革命”,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为智慧城市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