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背景下,加装电梯作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关键环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密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稳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5部电梯的加装任务,财政补贴政策全面落地,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密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级市。随着城市发展,大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多层住宅楼逐渐显现基础设施陈旧、居住功能不全等问题,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而言,上下楼梯成为日常生活的“拦路虎”。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新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将其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工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住建、财政、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确保项目高效实施。
在政策支持方面,新密市出台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实施办法》,明确对符合加装条件的单元给予每部电梯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财政补贴,其中市级财政承担10万元,区级配套5万元。补贴资金主要用于电梯设备采购、土建施工、管线迁移及后期维护等关键环节,有效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同时,政策还明确了申请流程、审批时限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为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新密市坚持“政府引导、居民自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广泛开展宣传动员。通过社区宣讲、入户走访、政策解读会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加装电梯的政策内容、技术标准和成功案例,消除群众疑虑。各街道办事处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咨询和代办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部分社区还创新推行“楼栋长+居民代表”协商机制,充分听取低层住户意见,妥善化解邻里矛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密市注重科学规划与技术保障。住建部门组织专业机构对拟加装电梯的楼栋进行结构安全评估,确保施工不影响原有建筑稳定性。同时,鼓励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一体化井道等新型建造技术,缩短工期、减少扰民。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把关电梯品牌选型、安装资质和验收标准,确保设备质量可靠、运行安全。目前完成的15部电梯均选用国内一线品牌,具备智能控制、应急呼叫、节能运行等功能,充分满足居民日常使用需求。
以新华路街道某老旧小区为例,该小区建于1998年,共6层36户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40%。过去,不少老人因腿脚不便长期“困守”家中,子女探望也极为不便。在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推动下,经过多轮协商,全体业主达成一致意见,启动加装电梯项目。从申请到竣工仅用时三个月,财政补贴及时拨付到位,居民自筹部分按楼层合理分摊,最终电梯顺利投入使用。如今,老人们可以轻松上下楼,买菜、散步、就医更加便利,邻里关系也因共同参与改造而更加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在推进加装电梯工作中,还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针对电梯后期运维费用问题,指导小区建立专项维修基金,鼓励引入专业化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对暂不具备加装条件的楼栋,先行实施坡道改造、扶手加装等便民措施,逐步改善出行环境。此外,市政府还计划将加装电梯与智慧社区建设相结合,推动电梯运行数据接入城市物联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智能调度,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展望未来,新密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结前期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完成50部以上电梯加装任务,惠及更多老旧小区居民。同时,将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居民主体、社会支持的良性发展格局。
小小电梯,承载着大大的民生期盼。新密市通过扎实推进加装电梯工作,不仅解决了群众“上楼难”问题,更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随着财政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将告别“爬楼时代”,迎来更加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这既是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也是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