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电梯加装工程正稳步推进,成为当地城市更新行动中的亮点之一。截至目前,新密市已完成15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有效解决了多层住宅居民“上下楼难”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群体的生活便利性显著提升。
电梯加装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建设,实则涉及规划审批、结构安全评估、居民意见协调、资金筹措、管线迁移等多重环节,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民生工程。新密市在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居民自愿、因地制宜、统筹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治理作用,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加装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在已完工的15部电梯中,多数位于建成时间较长、无电梯配置的6至7层住宅楼。这些楼宇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当时建筑设计未考虑电梯配置,随着居民老龄化程度加深,“爬楼难”问题日益突出。以新密市城区某老旧小区为例,一单元住户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40%,部分高龄老人因腿脚不便常年无法下楼,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电梯加装后,居民纷纷点赞:“现在买菜、散步、看病都方便多了,真正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
为确保电梯加装顺利实施,新密市住建部门牵头建立了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联合自然资源、城管、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多个单位,统筹推进管线迁移与改造工作。由于老旧住宅周边地下管线复杂,包括电力电缆、通信光缆、供水管道、燃气管道等交错分布,施工前必须进行精准探测和科学规划。为此,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团队对拟加装电梯区域开展全面勘测,制定“一梯一策”的管线迁改方案,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设施造成破坏。
在实际操作中,管线迁移是制约加装进度的关键环节之一。过去曾有部分地区因管线协调不畅导致工期延误甚至项目搁置。新密市吸取经验教训,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在项目立项阶段即启动管线排查与迁改程序。例如,在某小区电梯加装过程中,发现原有雨水管与电梯基坑位置冲突,市政部门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进行雨排系统优化调整;同时,电力公司同步完成电缆移位,通信运营商协助完成光缆改道,确保各专业管线有序衔接、互不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模式。除省级财政给予每部电梯一定补贴外,市本级也配套出台了专项补助政策,并鼓励居民按照楼层受益差异协商分摊比例。部分社区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探索“代建租用”“分期付款”等创新模式,减轻居民一次性出资压力。此外,政府还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推荐具备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帮助居民把好质量关、安全关。
在工程监管方面,新密市严格落实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从设计图纸审查、施工许可办理到竣工验收备案,实行闭环管理。所有加装电梯均需通过结构安全性鉴定,并符合消防疏散要求。施工期间,社区网格员和业主代表共同参与监督,确保文明施工、安全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随着15部电梯的成功投用,新密市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后续更大范围推广奠定了基础。据住建部门透露,目前已有超过30个单元进入前期申报和方案设计阶段,预计未来两年内将有更多居民享受到“一键直达”的便利。下一步,新密市还将结合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将电梯加装与小区环境整治、停车位优化、无障碍设施建设等统筹推进,打造更加宜居、智慧、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电梯虽小,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期盼。新密市通过扎实推进电梯加装与管线迁改同步落地,不仅提升了老旧小区的功能品质,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项民心工程的持续推进,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面貌,也让越来越多居民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