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旧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河南省会郑州下辖的重要县级市,新密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号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2023年以来,新密市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优化审批流程、强化政策支持等举措,显著提升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完成率,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在以往的工作中,加装电梯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居民意见不统一、资金筹措困难、审批程序繁琐、管线迁移复杂等,导致项目推进缓慢。为破解这些瓶颈,新密市政府牵头成立由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消防、街道办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统筹协调,打通审批“堵点”
为提高审批效率,新密市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专窗,整合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同时,简化审批材料,明确技术标准,压缩办理时限,将原本需要数月的审批周期缩短至30个工作日内,极大提升了项目落地速度。
此外,针对管线迁移这一难点,市政、电力、通信等部门提前介入,开展联合踏勘,制定迁移方案,确保水、电、气、暖、通信等设施同步迁改,避免重复开挖和资源浪费。通过部门间的高效协作,不仅加快了工程进度,也降低了施工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多元筹资,缓解资金“痛点”
加装电梯涉及费用较高,居民自筹压力大。为此,新密市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项目给予每台最高15万元的财政补助,并优先向老年人口比例高、低楼层住户支持度高的楼栋倾斜。同时,鼓励居民通过公积金提取、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部分社区还探索“代建租用”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居民以租赁方式使用电梯,减轻一次性投入负担。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提高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宣传引导,化解邻里“矛盾点”
加装电梯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居民之间的意见分歧,尤其是低层住户担心采光、噪音和房价受影响。对此,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组织召开居民协商会、听证会,邀请专业人员讲解技术方案和补偿措施,耐心倾听各方诉求,推动达成共识。
一些社区还创新推出“阳光议事厅”“楼栋长调解制”等做法,通过邻里互助、情感沟通等方式增进理解。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加装电梯的惠民政策和成功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新密市已有超过80个老旧小区启动加装电梯项目,累计完工并投入使用电梯达120余台,完成率较去年同期提升近60%。多个典型小区如城区的东大街社区、青石河小区、未来路片区等已实现整片推进,形成示范效应。
家住青石河小区六楼的李阿姨感慨:“以前上下楼特别吃力,尤其买菜、看病都成难题。现在电梯通了,出门方便多了,真是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一件大好事!”不少居民表示,加装电梯不仅提升了出行便利性,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信任,社区凝聚力明显增强。
下一步,新密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电梯后期运维补贴办法,确保“装得上、用得好、管得住”。同时,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无障碍通道、停车位改造、绿化提升等配套工程,全面提升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品质。
从“爬楼难”到“一键直达”,小小电梯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期盼。新密市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精准施策、精细服务,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加装电梯新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随着更多民生工程的落地见效,这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将焕发出更加温暖动人的光彩。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