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春,郑州市新密市中医院迎来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升级——院内多部医用电梯的安装工程全面竣工,并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这一重大进展不仅标志着医院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体现了新密市在推动医疗卫生现代化、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坚定步伐。
此次电梯安装项目覆盖了医院门诊楼、住院部及医技综合楼三大主要建筑区域,共新增和更换电梯12部,其中包括6部乘客电梯、4部医用担架电梯以及2部货梯。所有电梯均采用国内一线品牌设备,具备智能调度、无障碍通行、紧急呼叫联动、视频监控集成等多项先进功能。特别是医用担架电梯,严格按照国家《医用电梯技术规范》设计,内部空间宽敞,可容纳标准急救担架及随行医护人员,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与平稳。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电梯施工自2023年9月启动,历时近半年。期间,施工团队克服了医院人流密集、作业空间受限、需保障正常医疗秩序等多重挑战,采取“分段施工、夜间作业、错峰安装”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就诊和医护人员工作的影响。同时,医院基建科与监理单位全程监督,严控工程质量与安全标准,确保每一台电梯均通过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的严格验收,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方才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电梯投入使用的同时,专业维保服务体系也已同步启动。医院与具有A类电梯维保资质的专业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维保合同,建立“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应急响应”三位一体的运维机制。维保团队将每周对电梯进行例行检查,每月开展深度维护,每季度组织安全评估,并实时接入全市电梯物联网监管平台,实现运行状态远程监测、故障预警自动推送、困人报警快速响应等功能。
“电梯不仅是垂直交通的工具,更是医院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密市中医院院长李国强表示,“特别是在急诊抢救、手术转运、重症监护等关键环节,电梯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此次电梯升级,是我们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方便老年患者、残障人士及行动不便群体使用,新装电梯在细节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理念。所有电梯均配备语音播报系统、盲文按钮、防夹感应门、低位操作面板,并在候梯厅增设座椅与引导标识。此外,医院还组织导医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指导特殊人群安全乘梯,确保无障碍服务落到实处。
在试运行期间,医院设立了电梯使用意见征集通道,鼓励患者及家属反馈使用体验。不少市民表示,新电梯运行平稳、噪音低、等候时间明显缩短。“以前住院部电梯经常排队,尤其是早高峰,现在几乎随到随走,方便多了。”一位正在陪护家人的市民王女士感慨道。
与此同时,医院还制定了《电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多场应急演练,模拟电梯困人、断电停运等场景,检验救援流程的科学性与协同效率。目前,每台电梯内均张贴有醒目的应急电话和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维保记录与安全提示,增强公众信任感。
此次电梯更新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折射出新密市中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近年来,该院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先后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升级、中央空调智能化改造、智慧病房试点建设等多个项目。下一步,医院还将引入AI导诊机器人、5G远程会诊系统等新技术,进一步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中医诊疗环境。
随着电梯系统的全面启用与维保机制的常态化运行,新密市中医院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座承载着区域百姓健康期望的中医医疗机构,正在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诠释着“大医精诚”的时代内涵。未来,医院将继续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为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贡献坚实力量。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