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大量老旧小区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居住功能退化等问题,其中“上下楼难”成为困扰许多老年居民的突出难题。在这一背景下,郑州市新密市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探索出一条以政府引导、居民自愿、社会资本参与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密市作为郑州下辖的县级市,拥有众多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宅小区。这些小区多为六层以下无电梯住宅,住户中老年人口占比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爬楼难”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为此,新密市政府将加装电梯列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自2021年起全面启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程,并逐步形成“政府支持+居民协商+企业投资+长效管理”的创新模式。
与传统由政府全额出资或居民自筹资金的模式不同,新密市在推进过程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通过公开招标、政企合作(PPP)等方式,吸引本地建筑企业、电梯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参与项目投资与运营。政府则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减免相关税费、给予每台电梯一定比例的建设补贴等,有效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提升了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密市坚持“因地制宜、一梯一策”的原则。各社区成立由街道办、居委会、业主代表和专业机构组成的加装电梯工作小组,深入居民家中开展政策宣传和意见征集。针对低层住户担心采光、噪音和隐私等问题,工作小组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勘测,优化设计方案,采用轻钢结构、透明井道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建筑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同时,通过召开协调会、签署协议书等方式,推动达成共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还带来了专业化、市场化的运维管理机制。部分参与企业采取“建设+运营+维护”一体化模式,前期投入建设成本,后期通过收取合理使用费或广告收益实现回报。例如,某电梯公司在新密市多个小区试点“免费安装、刷卡使用、按次计费”的运营方式,居民可自愿办理使用卡,费用远低于市场价,既保障了企业基本收益,又减轻了居民经济负担。此外,企业还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故障预警和快速响应,大大提升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新密市已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超过180台,惠及居民近万户,覆盖城区主要老旧社区。部分先行试点小区已形成成熟运作经验,如新华路街道的光明小区、青屏街街道的育才巷片区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样板。居民普遍反映,加装电梯后生活便利性显著提升,尤其对高龄老人、孕妇和残障人士帮助巨大,邻里关系也因共同协商过程而更加融洽。
为进一步扩大成果,新密市正着手建立加装电梯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推动成立业主自治组织或委托专业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探索将电梯使用纳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报修、缴费、巡查等功能。同时,市政府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对经济困难家庭给予使用补贴,并鼓励更多民营企业以公益捐赠、冠名赞助等形式参与社会共建。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和社会资本持续涌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将在新密市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稳不稳”的转变。这一实践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更体现了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通过多元共治、资源共享的方式,让民生工程更具可持续性和生命力。
未来,新密市的经验有望为其他中小城市提供有益借鉴。在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政府责任、居民意愿与市场活力,将成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的关键所在。而社会资本的有序参与,正是撬动这一变革的重要支点。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