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新密文旅示范项目迎来重要建设节点——电梯工程基础结构拆建工作已全面完成。这一关键进展标志着该项目在提升游客通行效率、优化景区立体交通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后续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河南省重点文旅融合项目之一,郑州新密文旅示范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景观,致力于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项目整体规划科学,功能布局合理,其中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尤为关键。由于景区地形起伏较大,部分区域高差显著,传统步行通道难以满足大规模客流的高效通行需求。为此,项目方规划建设多部大容量、高安全性的观景电梯,连接不同海拔的功能区,实现“无缝衔接、便捷直达”的游览体验。
此次完成基础结构拆建的电梯工程位于景区核心段落,共涉及三部双层轿厢观光电梯,单部提升高度达48米,设计载客量每小时超1200人次。施工区域原为老旧设施用房及局部山体挡墙,存在结构老化、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为确保新建电梯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并满足抗震、防洪、消防等多重技术标准,项目团队历时两个月完成了既有结构的精准拆除、地质加固处理以及新型桩基与承台的浇筑作业。
在拆建过程中,施工单位坚持“安全第一、绿色施工”的原则,采用静力切割与机械破碎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岩体和植被的扰动。同时,针对山区施工运输困难的问题,项目部搭建临时栈道并启用小型履带式吊装设备,实现了建筑材料的高效转运。基础施工阶段还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全过程模拟,提前发现并解决管线碰撞、结构受力不均等潜在问题,显著提升了施工精度与管理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基础结构拆建不仅注重功能性,更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电梯井道基础采用仿石饰面混凝土工艺,外轮廓顺应山势曲线,力求“隐于山林、融于风景”。未来电梯运行时,游客可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饱览峡谷溪流、古树奇峰的壮美画卷,真正实现“人在画中行”的沉浸式体验。
随着基础工程的顺利完成,项目已全面转入电梯钢结构安装与机电设备预埋阶段。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陆续开展导轨安装、驱动系统布设及智能控制系统调试等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前实现首部电梯试运行。与此同时,配套的候梯厅、景观平台及夜间灯光系统也在同步设计中,旨在打造兼具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的地标性交通节点。
此次电梯工程基础结构的顺利完工,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体现了新密市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的决心与能力。近年来,新密依托黄帝文化、伏羲山红色资源、打虎亭汉墓等独特IP,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此次引入现代化垂直交通系统,正是破解“爬山累、走路远”痛点、增强游客满意度的关键举措。
可以预见,待电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缩短游客在景区内的移动时间,扩大可游览范围,尤其为老年群体、儿童及行动不便者提供更加友好的出行条件。同时,电梯本身也将成为新的观景点和打卡地,进一步丰富景区的产品层次与吸引力。
目前,整个文旅示范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除电梯工程外,文化展馆、特色民宿集群、智慧导览系统等子项目也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为中原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之作。
郑州新密文旅示范项目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城市文旅能级跃升的缩影。从一砖一瓦的基础建设,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这座千年古城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而此刻完成的电梯基础拆建,正如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连接着厚重的历史与蓬勃的现代活力,也预示着新密文旅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