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旧小区居民“上下楼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居住在无电梯多层住宅中的老年群体,出行不便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新密市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部电梯完成加装并投入使用,累计开展现场指导与政策宣传68次,有效推动了民生工程落地见效。
新密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县级市,辖区内存在大量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多层住宅小区,这些小区普遍未配备电梯,给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和孕妇等特殊群体带来极大不便。面对这一现实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住建、财政、自然资源、市场监管、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形成“政府引导、业主主体、社区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推进过程中,新密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优先支持群众意愿强烈、条件成熟的小区先行实施。相关部门深入一线,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勘察建筑结构、管线布局及空间条件,科学评估加装可行性,并针对不同楼栋特点制定“一楼一策”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和使用功能。同时,为打消居民对资金、采光、噪音等方面的顾虑,工作人员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咨询热线等方式,耐心讲解政策内容、审批流程和补贴标准,帮助群众算清“经济账”“安全账”和“长远账”。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在政策支持方面也出台了多项有力举措。根据《新密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加装项目给予每部最高15万元的财政补助,减轻居民经济负担。此外,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将原本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为联合审查机制,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对于低楼层住户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社区干部和物业人员主动介入调解,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动邻里协商达成共识。
在已完工的8部电梯中,覆盖了城区多个典型老旧小区,如青屏街街道某家属院、西大街某教师宿舍楼等。这些电梯投入使用后,不仅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也显著提升了小区整体居住品质。许多居民表示:“以前爬五楼要歇两回气,现在一键直达,太方便了!”更有不少家庭因加装电梯带动了房屋价值提升,增强了改造积极性。
与此同时,为扩大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新密市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两年来,累计开展现场指导和政策宣讲68次,足迹遍布20余个社区。每次活动都配有专业团队答疑解惑,现场演示设计方案、展示成功案例,并邀请已加装电梯的居民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部分社区还创新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科普动画和实景视频,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易理解。
尽管取得初步成果,但工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老旧楼房结构复杂、间距狭窄,难以满足加装条件;个别居民因担心影响采光或产生振动而持保留态度;还有些小区因缺乏维修基金,后期维保存在隐忧。对此,新密市正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一方面加强技术攻关,推广轻量化、装配式电梯井道等新型工艺;另一方面推动建立电梯使用管理长效机制,鼓励引入专业化物业公司进行统一管护。
展望未来,新密市将以已完成的8部电梯为示范样板,总结经验、优化流程,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力争实现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应装尽装,让更多居民告别“爬楼时代”,享受“一键到家”的便利。同时,也将以此为契机,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完善适老化设施配套,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居民幸福指数。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看似是一项小工程,实则关乎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新密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责任担当。随着更多电梯拔地而起,城市的温度也在悄然上升。一条条垂直的通道,承载的不仅是居民上下的脚步,更是党和政府对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