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河南省新密市,矿区办事处作为典型的工矿型社区,长期以来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滞后等问题,尤其是高层住宅缺乏电梯,给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困扰。然而,随着2023年以来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持续推进,矿区办事处多个小区的加装电梯项目已顺利完成,不仅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面临的经济压力。
过去,矿区办事处辖区内的许多住宅楼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楼层普遍在五至七层之间,且未配备电梯。对于年轻住户而言,每日上下楼梯尚可承受,但对于老年人、孕妇、残障人士以及携带重物的家庭来说,爬楼无异于一场“体力考验”。不少老人因上下楼困难而减少外出,长期居家导致社交萎缩、心理压抑,甚至影响身体健康。与此同时,由于交通不便,部分家庭不得不雇佣家政人员或请亲属协助照料,无形中增加了生活开支。
面对这一现实难题,新密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工程,并由矿区办事处牵头组织实施。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出台了专项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项目给予每台最高15万元的资金补助,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协调电力、通信、燃气等管线迁移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此外,还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技术评估和施工监管,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矿区办事处坚持“居民自愿、充分协商、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社区干部深入楼栋开展宣传动员,召开居民议事会,听取各方意见,化解邻里矛盾。例如,在某家属院一栋七层住宅楼的加装电梯工作中,一楼住户起初因担心采光和噪音问题表示反对。经过办事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承诺后期维护责任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顺利开工。截至目前,矿区办事处辖区内已有28个单元完成电梯加装并投入使用,惠及居民超过1200户。
电梯的投入使用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更深层次地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以一位独居老人为例,此前因腿脚不便,每月需支付约600元请人帮忙买菜、取药;如今有了电梯,可自行下楼活动,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省近7000元支出。此外,电梯加装后,房屋的市场价值也有所提升,部分居民选择将闲置房间出租,增加家庭收入。据初步统计,电梯投入使用后,相关楼栋的租金平均上涨15%左右,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
更为重要的是,电梯项目的落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许多小区成立了电梯管理小组,制定使用公约,共同承担后期维护费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一些退休职工主动担任志愿者,协助监督电梯运行情况,真正实现了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当然,电梯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后续的维护保养、电费分摊、故障应急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为此,矿区办事处正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成立电梯专项维修基金,并鼓励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报警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总体来看,新密矿区办事处电梯加装工作的圆满完成,是基层政府回应群众关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它不仅解决了“上楼难”这一长期痛点,更通过降低生活成本、提升资产价值、促进社会融合等方式,实实在在地缓解了居民的经济压力。未来,随着更多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相信像矿区办事处这样的老工业区将迎来更加宜居、宜业、宜养的美好明天。这一成功实践也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彰显出新时代城市更新背景下民生改善的巨大潜力与温度。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