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郑州市新密市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切实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问题。近日,新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传来好消息:全市已有15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顺利通过审核,标志着这一民生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15部加装电梯分布在新密市多个老旧小区,涉及不同街道和社区,覆盖了多个居民楼栋。这些项目均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安全、消防通道畅通、居民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住建部门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施工图纸、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审查,确保每一部电梯都能安全、合规、高效投入使用。
加装电梯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建设,实则涉及规划、结构、电力、消防、资金筹措、邻里协商等多个环节,协调难度大、程序复杂。为此,新密市住建局主动作为,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流程代办等全方位支持。同时,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入户走访、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化解邻里矛盾,推动共识达成。
在政策支持方面,新密市严格落实郑州市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相关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减轻居民经济负担。据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每部电梯最高可获得20万元的政府补贴,极大提高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还鼓励采用“代建租用”“分期付款”等创新模式,降低初期投入门槛,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也能享受到电梯带来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通过审核的15个项目中,不少小区采用了智能化、节能化的新技术。例如,部分电梯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远程监控平台和应急呼叫装置,提升了使用安全性与便捷性;一些项目还结合绿色建筑理念,选用变频驱动、LED照明等节能设备,实现低碳运行。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城市建设的精细化水平,也反映出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对于长期居住在高楼层的老年居民而言,加装电梯无疑是“雪中送炭”。家住新密市新华路街道某老旧小区的李阿姨今年72岁,由于腿脚不便,过去上下楼成了她最头疼的事。“以前买菜回家,一层层爬,中途得歇好几次。”她说,“现在听说电梯马上要开工了,心里特别高兴,以后出门遛弯、去医院都方便多了。”
事实上,加装电梯不仅是便民工程,更是城市温度的体现。它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起居,尤其是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出行权益。新密市住建局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居民自愿、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加装电梯覆盖面,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更多项目的审批与建设。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包括加强后期运维管理、建立维修基金制度、引入专业物业公司托管等,确保电梯“建得好、用得久、管得住”。下一步,还将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这15部电梯陆续建成投用,将有数百户居民告别“爬楼时代”,迎来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新密市正以加装电梯为切入点,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升级、环境整治和服务优化,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养的城市空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部小小的电梯,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城市治理的能力与温度。新密市在推进加装电梯过程中所展现的务实作风与为民情怀,值得肯定。我们期待,这项惠民工程能够持续深入,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