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出行便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城市老旧小区中,由于缺乏电梯设施,许多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长期面临“上楼难”的困境。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难题,新密市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5部电梯的加装任务,有效提升了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也为城市更新和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密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县级市,辖区内存在大量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多层住宅小区。这些小区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多数楼宇未配备电梯,给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少老人因腿脚不便,长期困守家中,无法自由出入,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面对群众呼声,新密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纳入城市更新整体规划,统筹推进。
为确保加装电梯工作顺利推进,新密市建立了“政府引导、社区协调、居民协商、专业实施”的工作机制。由住建部门牵头,联合街道办、社区居委会、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组成专项工作组,深入各小区开展调研摸底,了解居民意愿,制定个性化实施方案。同时,通过政策宣传、意见征集、技术答疑等多种方式,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充分尊重业主意愿,力求实现“一梯一策、民主决策”。
在资金支持方面,新密市出台了财政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项目给予每台最高10万元的资金补助,并鼓励居民通过自筹、公积金提取、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此外,简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限,极大提高了项目落地效率。从申请到竣工,部分项目仅用时三个月,充分体现了“为民办实事”的速度与温度。
目前已完成的15部加装电梯分布在城区多个老旧社区,涵盖不同建筑结构和住户构成。例如,在新华路街道某小区,一栋六层高的居民楼成功加装外挂式电梯,惠及24户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到近七成。一位82岁的独居老人激动地表示:“以前上下楼要扶着墙一步步挪,现在按个按钮就能轻松出门晒太阳、买菜、参加社区活动,生活一下子亮堂了。”类似的故事在各个加装点不断上演,电梯不仅改变了出行方式,更连接起邻里情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在推进加装电梯过程中,特别注重满足老年群体的康复与健康需求。部分电梯选址充分考虑临近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中心或公园绿地,方便老年人就医、理疗和日常锻炼。同时,电梯内部设计兼顾适老化标准,采用无障碍入口、防滑地面、语音播报、紧急呼叫系统等功能,确保安全便捷。一些小区还结合加装工程同步优化楼道照明、扶手设置和消防设施,全面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加装电梯不仅是硬件改造,更是一次基层治理能力的检验。在项目实施中,邻里之间的沟通协调尤为关键。个别楼栋曾因低层住户担心采光、噪音等问题产生异议。对此,社区组织召开多次协调会,邀请专业人员现场讲解技术方案,消除误解,并通过利益补偿、共享使用等方式达成共识。最终,原本反对的居民转变为支持者,甚至主动参与后续维护管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未来,新密市将继续扩大加装电梯覆盖范围,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再推进50部以上电梯建设,重点向老年人口密集、需求迫切的区域倾斜。同时,探索建立长效运维机制,引入专业化物业公司或业主自治小组负责电梯日常保养与安全管理,确保“装得上、用得好、管得住”。
小小电梯,承载的是大大的民生情怀。15部已投入使用的电梯,不仅是垂直交通的升级,更是城市温度的体现。它们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享受更加自主、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新密市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书写着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