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众多民生工程中,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尤为引人关注,它不仅关乎城市更新的整体面貌,更直接影响着广大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和行动不便者的日常出行。新密市作为河南省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典范城市之一,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完成8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切实解决了多栋老旧居民楼“上楼难”的问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新密市地处中原腹地,城区内有不少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宅小区。这些小区建筑结构相对简单,多数未配备电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许多居住在高层的老年居民面临上下楼困难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患有慢性疾病、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日常买菜、就医、探亲等活动受到极大限制,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成为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宜居度的迫切需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新密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加装电梯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专门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住建、财政、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政策层面,出台了《新密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明确了申请条件、审批流程、资金补贴标准及后续管理机制。根据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项目,政府给予每部最高15万元的财政补助,极大地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密市坚持“业主自愿、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的原则。街道社区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组织召开居民协商会,逐户征求意见,协调解决低层住户与高层住户之间的利益分歧。例如,在新华路街道某老旧小区,高层住户强烈呼吁加装电梯,但部分一楼住户担心采光和噪音受到影响。经过社区多次调解,并邀请专业设计单位优化方案,最终采用错位安装、透明井道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低层住户的影响,成功达成共识,顺利推进项目落地。
技术方案方面,新密市注重科学规划与安全监管并重。所有加装电梯项目均需通过结构安全评估,确保不会影响原有建筑的稳定性。同时,选用节能环保、运行平稳的电梯设备,并接入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保障长期安全运行。此外,针对后期维护问题,鼓励居民成立电梯管理小组,制定公约,明确费用分摊机制,确保电梯“建得好、用得久”。
截至目前,新密市已完成8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覆盖城关镇、青屏街街道、西大街街道等多个区域,惠及居民超过400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60%。家住东大街社区的李奶奶今年78岁,住在六楼,过去每次上下楼都要扶着扶手缓慢挪动,耗时近十分钟。“现在有了电梯,几分钟就下来了,出门散步、去医院都方便多了。”她高兴地说。不少居民表示,加装电梯不仅提升了生活便利性,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社区氛围更加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这8部电梯的成功加装,也为后续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新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优先支持老年人口集中、加装意愿强烈的小区申报项目。同时,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形成“政府补一点、居民出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此外,新密市还计划将加装电梯与无障碍通道、适老化改造等工程统筹推进,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例如,在部分小区同步增设坡道、扶手、夜间照明等设施,进一步提升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与舒适度。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和技术不断成熟,更多老旧小区将迎来“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新密市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方面的积极探索,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未来,随着更多电梯的落地运行,这座城市的温度将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将迈上新的台阶。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