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新密文旅示范项目迎来重要工程节点——电梯工程330万元标段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该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新密市重点打造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工程的顺利完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垂直交通服务,也为整个项目的整体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电梯工程位于景区核心区域,主要服务于连接主入口广场与高差较大的观景平台之间的交通需求。由于项目地处山地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传统步道通行效率低且对老年及行动不便游客不够友好。为此,项目建设方决定引入现代化观光电梯系统,以提升整体游览体验和景区可达性。本次施工完成的标段包括两台室外双层观光电梯及配套的钢结构井道、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安全防护设施,总投资约330万元,由具备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承建。
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现场多为岩石层,基础开挖难度大,需采用爆破与机械破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其次,由于电梯井道高达38米,且位于半山腰位置,大型吊装设备进场受限,材料运输极为困难。为此,施工方制定了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采用模块化预制构件,在地面完成组装后分段吊装,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保障了高空作业安全。同时,项目严格执行绿色施工标准,采取防尘降噪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技术层面,此次安装的观光电梯采用先进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技术,具备节能、低噪、运行平稳等优点。轿厢采用全透明钢化玻璃设计,游客在上下行过程中可360度欣赏周边自然风光,实现“移动观景”的独特体验。电梯还配备了多重安全保护系统,包括防坠落装置、紧急制动系统、视频监控及远程故障诊断功能,并接入景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和智能化运维。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与周围自然景观的融合。电梯井道外立面采用仿石材质与金属格栅结合的设计风格,色彩与山体协调统一,结构线条简洁流畅,既满足功能性要求,又避免了对视觉景观的破坏。此外,电梯出入口均设置了无障碍坡道、盲道指引和休息座椅,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彰显了现代文旅设施的温度与关怀。
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全过程质量管控,定期组织专家评审和技术交底,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国家特种设备安装规范。监理单位全程旁站监督,对关键节点进行严格把关。经过近六个月的紧张施工,项目于近日顺利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特种设备验收,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正式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该电梯工程的建成,不仅极大提升了游客的通行效率和游览舒适度,也进一步完善了新密文旅示范项目的综合服务体系。据初步测算,电梯投入使用后,预计可使游客上下山时间缩短70%以上,日均承载量可达3000人次,显著增强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未来,随着更多配套设施的陆续投用,该项目有望成为中原地区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标杆性旅游目的地。
目前,相关运营单位已启动电梯试运行程序,并安排专业维保团队驻场服务,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下一步,将结合游客反馈持续优化乘梯流程和导览标识系统,推动智慧化服务升级。同时,依托电梯带来的客流便利,周边文创商店、观景茶室、非遗展示区等功能空间也将加快布局,形成“交通+消费+体验”一体化的服务链条。
郑州新密文旅示范项目电梯工程的成功实施,是城市文旅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的生动实践,展现了现代工程技术与人文关怀、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它的完工不仅是工程建设的胜利,更是公共服务理念进步的体现,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