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核心设施,承担着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功能。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许多老旧电梯面临老化、故障频发等问题,亟需进行更新或更换。在电梯更新施工期间,建筑结构往往会发生临时性改变,人员流动复杂,施工动火作业频繁,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消防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电梯更新过程中,必须制定并落实严格的消防安全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员、建筑使用者及整栋建筑的安全。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施工单位应在项目启动前编制详细的消防安全方案,并报请物业、消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方案应包括火灾应急预案、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消防器材配置计划以及应急疏散路线图等内容。同时,应明确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每日开工前,安全员应对现场进行巡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允许施工。
其次,严格管控动火作业是预防火灾的关键环节。电梯更新常涉及切割、焊接等高温作业,极易引燃周边可燃物。因此,所有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作业前须清理周围易燃物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安排专人监护。作业区域应设置防火挡板或防火布,防止火花飞溅至其他楼层或房间。作业结束后,监护人员需继续观察至少30分钟,确认无复燃风险后方可撤离。此外,应尽量避免在夜间或无人值守时段进行动火作业,以降低突发火灾的处置难度。
第三,保障消防通道和疏散路径的畅通至关重要。施工期间,部分楼层可能因脚手架搭建、材料堆放等原因占用公共走廊或楼梯间,这不仅影响正常通行,更可能阻塞紧急疏散通道。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合理规划物料存放区域,严禁将建筑材料、工具堆放在安全出口、楼梯口或消防通道内。临时围挡的设置也应预留足够宽度的疏散通道,并张贴醒目的疏散指示标志。对于高层建筑,应确保至少一部消防电梯或普通楼梯始终保持可用状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撤离。
第四,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同样不可忽视。电梯更新过程中,常需临时接入大功率设备,如电焊机、切割机等,若用电负荷过大或线路老化,极易引发短路、过载等电气火灾。因此,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必须由专业电工操作,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缆和配电箱,严禁私拉乱接电线。所有电气设备应做好接地保护,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每日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设备长时间运行导致过热起火。
第五,强化人员消防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都应接受岗前消防安全培训,了解施工现场的火灾风险点、灭火器使用方法、报警流程及逃生路线。物业方也应组织楼宇住户开展一次针对性的消防疏散演练,特别是向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普及应急知识,提升整体应对能力。施工现场应公示24小时应急联系电话,并确保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火情,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最后,应定期开展消防设施检查与维护。在电梯更新期间,原有的消防设施如烟感探测器、喷淋系统、消防栓等可能受到施工影响而暂时停用或移位。施工单位需与消防维保单位密切配合,确保这些设施在施工期间仍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对于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的消防设备,必须在工程完成后及时恢复,并通过专业检测验收。
综上所述,电梯更新是一项涉及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容有失。只有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全员参与和持续监督,才能有效防范火灾风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各方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一过程,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