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新密电梯维保单位安全责任清单》,旨在进一步强化电梯使用与维护保养环节的安全管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全市电梯运行安全水平。该清单的出台,标志着郑州市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迈出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一步,尤其对新密市电梯维保行业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加,电梯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部分电梯维保单位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维保记录不规范、应急响应不及时等问题,给电梯安全埋下隐患。为破解这一难题,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研分析,聚焦关键环节,制定并发布了这份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责任清单。
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职责边界
此次发布的责任清单首先明确了电梯维保单位作为安全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依法依规开展维护保养工作。清单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作业规范、应急管理等多个维度出发,将维保单位应履行的职责逐项列出,涵盖资质合规、持证上岗、定期维保、故障排查、档案管理、应急演练等20余项具体内容。
例如,在人员管理方面,要求维保单位必须配备足够数量且持有有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技术人员,严禁无证上岗或超范围作业;在维保作业方面,强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电梯维护保养规则》和制造单位技术要求执行,不得减少维保项目、缩短维保周期;在档案管理上,要求建立“一梯一档”,完整记录每次维保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并保存至少四年。
强化过程监管,推动闭环管理
清单特别强调了维保过程的可追溯性和监管闭环机制。要求维保单位在实施现场作业时,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上传维保数据,包括定位信息、作业照片、维保人员身份识别等,确保“真维保、可核查”。同时,鼓励使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与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对接,便于实时监控和动态预警。
此外,清单还规定,维保单位在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向使用单位和属地监管部门报告。对于未按规定履行报告义务或隐瞒安全隐患的行为,将依法从严查处,纳入信用惩戒体系。
加强协同联动,构建共治格局
电梯安全不仅依赖维保单位的努力,更需要使用单位、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为此,责任清单明确提出,维保单位应主动配合电梯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协助制定应急预案并参与演练。同时,要畅通与业主、物业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服务透明度和满意度。
市场监管部门也将以此清单为基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暗访抽查等多种方式,对维保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对屡查屡犯、整改不力的单位,将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资质。
注重长效治理,促进行业升级
此次发布责任清单不仅是应对当前问题的“治标之策”,更是推动电梯维保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举”。通过标准化、清单化的管理方式,倒逼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促进优胜劣汰,引导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新密市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类似管理模式,并计划联合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多部门协同、全链条监管的工作机制。
可以预见,《新密电梯维保单位安全责任清单》的实施,将有效提升电梯维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筑牢城市公共安全防线。广大居民也将从中受益,享受到更加安全、可靠、舒适的垂直出行服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唯有各方齐抓共管、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实现“电梯放心乘、百姓安心用”的目标。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