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在这一背景下,新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住建局”)立足实际,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于近期正式明确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维保合规标准,为电梯安全运行和长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次出台的维保合规标准,是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制定而成,旨在解决加装电梯投入使用后维护保养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确、资金筹措困难等现实问题。标准内容涵盖维保单位资质要求、日常巡检频率、故障应急响应机制、维保记录归档管理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体系。
首先,在维保单位准入方面,新密市住建局明确规定,承担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维保工作的企业必须具备《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电梯类),且在本市完成备案登记。维保人员须持证上岗,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技术考核,确保专业技术能力符合国家标准。同时,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维保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推动实现“一梯一档、动态更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其次,针对电梯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标准细化了日常维护保养的具体要求。例如,维保单位应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例行保养,重点检查制动系统、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等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每月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业主代表或物业管理单位。对于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电梯,还应增加专项检测频次,必要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估。
在应急处置方面,标准明确提出维保单位须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接到故障报修后30分钟内响应,一般故障应在2小时内修复,重大安全隐患需立即停用并组织抢修。同时,各加装电梯单元应公示维保单位联系方式、应急救援电话及电梯使用须知,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资金保障是维保工作能否持续开展的关键。为此,新密市住建局联合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业主共担、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一方面,对纳入年度加装计划并通过验收的电梯,给予一定比例的维保补贴,减轻居民负担;另一方面,指导小区成立电梯维保专项资金账户,通过业主协商确定分摊方案,实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此外,鼓励引入保险机制,推广“电梯养老保险”模式,由保险公司参与风险管理和事故赔付,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为确保标准落地见效,新密市住建局还将维保合规情况纳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续监管的重点内容。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的专项检查,重点核查维保合同履行、记录台账完整性、隐患整改闭环等情况。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维保单位,将依法依规予以通报批评、暂停业务直至清出市场。同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将维保服务质量与企业信用挂钩,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在推进维保标准化的同时,注重发挥基层治理作用。依托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加强对居民的政策宣传和使用指导,倡导文明乘梯、爱护设施的良好风尚。部分试点小区已率先推行“电梯楼长制”,由热心居民担任电梯管理联络人,协助监督维保质量、收集反馈意见,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总体来看,新密市住建局此次明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维保合规标准,不仅填补了加装电梯后期管理的制度空白,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类似城市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服务效能,真正让加装电梯成为群众身边的“安心梯”“幸福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