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在电梯维保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维保记录造假、虚假签到、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削弱了公众对电梯安全的信任。为规范行业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新密市电梯行业协会于近日正式发布《电梯维保行业自律公约》,其中特别强调“维保记录真实性承诺”,标志着该市电梯维保行业迈入规范化、透明化发展的新阶段。
此次发布的自律公约由新密市电梯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全市近百家电梯维保企业共同签署,旨在通过行业内部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推动维保服务提质增效。公约明确要求所有会员单位在开展电梯维护保养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并对维保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公约首次将“维保记录真实性”作为核心条款,明确提出“谁维保、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杜绝任何形式的代签、补签、虚报维保次数等违规行为。
为确保承诺落地见效,协会配套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措施。首先,要求所有维保人员在作业现场通过专用APP进行实名打卡,并上传带有时间戳和地理位置信息的照片或视频,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其次,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即随机抽取维保单位、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对维保记录与实际状况进行比对核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此外,协会还将设立举报平台,鼓励业主单位、物业公司及社会公众对涉嫌伪造维保记录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一经查实将列入行业“黑名单”,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
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物业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响应。某大型住宅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过去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维保流于形式,记录写得漂亮但实际没人来修。现在有了真实记录的要求,再加上技术手段的支撑,我们对电梯安全更有底气了。”不少电梯使用单位也反映,自律公约的实施增强了他们对维保企业的信任感,有助于构建更加透明、公正的合作关系。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维保记录的真实性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部分小型维保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应付检查,采取“纸上维保”的方式,不仅损害了用户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挤压了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此次新密电梯协会推出的自律公约,正是针对这一顽疾开出的“良方”。通过统一标准、强化监管、公开透明的方式,倒逼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公约还倡导建立“维保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履行真实性承诺的情况纳入年度信用评级,评级结果将作为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一机制的引入,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良性循环。
当然,行业自律并非万能,仍需与政府监管、法律惩戒形成合力。业内人士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维保记录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加快推动电梯物联网建设,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远程监控,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只有多方协同、科技赋能、制度保障,才能真正筑牢电梯安全的防线。
新密电梯协会此次发布的自律公约,尤其是对维保记录真实性的郑重承诺,不仅是行业自我净化的一次重要尝试,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电梯安全无小事,维保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唯有以真实为基础,以责任为底线,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电梯维保行业必将朝着更加专业化、智能化、透明化的方向迈进。而新密的这一举措,或许将成为撬动行业变革的一个支点,引领更多城市加入到规范维保行为、守护公共安全的行列中来。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