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加强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电梯维保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简称“中国特检协会”)于近期正式发布了《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人员考核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标志着我国电梯维保行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发布的新大纲是在深入调研全国电梯维保现状、广泛征求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监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而成,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相较于以往的考核标准,新大纲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综合评估,旨在培养一批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具备高度安全意识的专业维保人才。
首先,新大纲在考核内容上进行了系统优化。明确将考核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大模块,并细化了具体考核项目。理论部分涵盖电梯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常见故障诊断等内容,要求维保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熟悉最新的国家标准如《GB/T 18775-2023 电梯维修规范》等。实际操作部分则重点考察维保人员在模拟环境下的日常维护、故障排查、紧急救援演练等技能,特别增加了对智能化电梯系统的操作与维护考核,以适应当前电梯技术向数字化、物联网方向发展的趋势。
其次,新大纲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的考核权重。明确规定所有参训人员必须接受不少于16学时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包括高空作业防护、电气安全、机械伤害预防以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流程等。同时,在实操环节设置“安全一票否决制”,一旦发现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无论其他项目得分如何,均视为考核不合格。这一举措旨在从根本上杜绝“重效率、轻安全”的不良倾向,推动形成“安全第一”的行业文化。
此外,新大纲还引入了分级考核机制。根据维保人员的工作年限、技术水平和从业经验,将考核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初级侧重基础技能和规范操作,适用于新入职或转岗人员;中级要求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故障的能力,并能指导初级人员作业;高级则强调复杂故障分析、技术管理能力和培训带教能力,适用于技术骨干或维保主管。通过分级管理,不仅有助于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也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新大纲在实施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鼓励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实操+远程监考”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国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高效配置。对于偏远地区或中小型维保企业,可通过认证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开展集中培训与考核,确保政策覆盖的公平性与可及性。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档案系统,实现考核结果的可追溯、可查询,便于监管部门动态掌握从业人员资质状况。
中国特检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规的出台是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届时,所有从事电梯维保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每两年需参加一次复审考核,确保知识技能持续更新。
可以预见,随着新考核大纲的落地实施,我国电梯维保行业将迎来一次全面提质升级。一方面,将有效遏制因维保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故,提升公众乘梯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将推动企业加强内部培训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这一体系的建立为特种设备领域其他工种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本。
总之,电梯维保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全出行,而人才是保障安全的核心要素。中国特检协会此次发布的考核大纲新规,不仅是对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未来,还需各方协同推进,加强监管、完善配套、持续优化,真正让每一部电梯都运行在安全、可靠、智能的轨道之上。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