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电梯安全管理,针对电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零部件老化、故障频发等问题,近期正式明确了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更换的维保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电梯维护保养工作,为市民安全乘梯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出台的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新密市实际运行情况制定而成。标准明确指出,电梯的主要部件包括曳引机、控制柜、门系统、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钢丝绳、导轨、轿厢及对重装置等关键组件,这些部件在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或出现严重性能退化时,必须进行强制性检测、评估和更换,不得继续带病运行。
根据新标准,不同部件的报废条件被细化分类。例如,曳引机作为电梯的核心动力装置,若出现明显异响、振动加剧、油液泄漏或电机绝缘性能下降至规定阈值以下,经专业机构检测确认无法修复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更换。对于控制柜,若主板频繁死机、继电器接触不良、线路老化导致短路风险增加,且维修成本超过新件价格70%的,也应列入报废范畴。此外,门系统作为乘客与电梯交互最频繁的部分,若门机驱动装置失效、门锁触点接触不可靠、开关门时间超出国家标准范围,必须及时更换,杜绝夹人、坠落等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特别强调了“预防性更换”理念。以往部分物业单位为节省成本,往往采取“坏了才修”的被动模式,导致小问题积累成大隐患。新密市监局此次明确规定,电梯主要部件在达到设计使用寿命(通常为10-15年)后,即使表面运行正常,也须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涵盖机械强度、电气性能、磨损程度及安全冗余等多个维度,评估不合格者必须强制更换,不得延期使用。
为确保标准落地执行,市监局同步强化了监管机制。一方面,要求所有电梯维保单位在每次保养作业中如实记录主要部件的运行状态,并上传至“新密市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另一方面,市监局将联合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季度专项检查,重点抽查老旧小区、商场、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的电梯维保档案和实际运行状况。对发现虚报维保记录、使用翻新件或超期服役部件的行为,将依法依规从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维保资质。
同时,市监局还推动建立“电梯安全共治”机制。鼓励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与维保单位签订透明化服务合同,明确部件更换的判定标准和费用承担方式。对于资金紧张的老旧小区,政府将探索设立电梯更新改造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补贴、公积金提取等方式减轻居民负担,确保安全投入不因经济因素打折扣。
在技术支撑方面,新密市正加快推进电梯物联网建设。目前已有超过60%的在用电梯安装了远程监测装置,可实时采集运行数据,一旦主要部件出现异常波动,系统将自动预警并推送至维保单位和监管部门,实现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警”的转变。未来,这一数据还将与报废更换标准联动,形成智能化决策支持体系。
此次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新密市电梯安全管理迈入精细化、规范化新阶段。它不仅为维保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公众对电梯安全的信任度。下一步,市监局还将组织系列培训活动,提升维保人员的专业能力,并通过社区宣传、媒体发布等形式普及电梯安全知识,引导市民正确使用电梯、积极参与监督。
电梯虽小,关乎民生大事。新密市监局以问题为导向,以标准为抓手,切实筑牢电梯安全防线,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担当。可以预见,随着这一维保标准的深入实施,新密市的电梯运行将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心、舒心的出行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4